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与人体的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通过补糖,不仅可以提高运动能力,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出现,还可以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运动训练中糖原合成与运动的关系,糖原耗竭对机体的影响,总结出运动训练的膳食补糖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在自行车运动员营养调控中的应用,为运动时间营养学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在珠海和深圳训练周期内的营养调控进行研究,测试部分血生化指标和心肺功能以及运动现场测试运动能力.结果:本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进行择时营养补充,男子血清总睾水平增加了9.22%(P<0.05);血清CK水平下降40.61%(P<0,05);动态追踪Hb、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在训练周期内,Hb呈下降趋势,但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训练前后比较下降了9.74%(P<0.05),而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应用于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调控,并遵循"择时补充、联合补充、个体化补充和交替刺激"的原则,可提高运动员体能和促进体能恢复,对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快速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育世界》2008,(6):24-26
目的观察将脑α波优势频率神经类型应用于运动员选材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国家集训队或省队一线运动员(省级比赛前三名)224人,按项目分为游泳组(50人,17.36±2.60岁)、举重组(51人,20.20±3.05岁)、划船组(55人,19.26±3.05岁)、花泳组(38人,17.76±2.60岁)及射击组(50人,28.00±5.05岁);另选取两年内无专业运动史的普通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30人,26.43±5.11岁)。采用RJTB-Ⅰ型仪记录脑电波,应用多谱压缩及功率谱矩阵分析脑α波优势频率。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各主频人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②实验中以9Hz为主频的人群中,游泳、举重、划船和花泳项目运动员主频均数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举重和花泳两个项目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在在游泳项目中以11Hz为主频的运动员主频均数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据脑α波各优势频率类型进行神经类型的分类,具有神经电生理基础,应用于运动员选材,有其实行的科学性及可行性。根据不同神经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培养优秀运动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因兴奋剂是一类新型的兴奋剂,隐蔽性更强,难以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来进行检测。生物传感器将常规的生物检测原理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特异的优点。从国内外近期基因兴奋剂的研究现状入手,主要阐述了生物传感器在 EPO 等基因兴奋剂以及麻醉剂、β-兴奋剂等其他兴奋剂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基因兴奋剂的检测提供可以借鉴的全新思路和检测手段,对建立标准化和科学性的基因兴奋剂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全运会赛前9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为期6周的大强度训练并实施赛前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模式,为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实施为期6周的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进行一次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和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并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2周后)、训练后(训练6周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Н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与训练前相比,摄氧量(P<0.001)、摄氧量相对值(P<0.001)、呼吸频率(P<0.05)等指标显著下降;呼吸商(P<0.05)、潮气量(P<0.05)、成绩(P<0.05)和即刻血乳酸(P<0.001)显著升高;(2)6周大强度训练后,无氧阈速度、出现无氧阈拐点时的血乳酸和心率没有显著变化。(3)基础状态下,BU指标在大强度训练2周后,明显升高(P<0.05),C指标在训练中期明显下降(P<0.001),训练后期又呈现明显的升高(P<0.05),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结论:(1)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的赛前大强度训练计划达到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目的,同时有氧能力得到保持;(2)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符合大强度训练的机能变化特点,赛前大强度训练没有导致运动员机能下降。(3)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为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构建国家赛艇队MH2-划桨技术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r.Valery Kleshnev团队研发的赛艇运动生物力学信息采集系统,对国家赛艇队16名MH2-队员进行了划桨技术测试,借助路径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构建指标体系。结论:①国家赛艇队MH2-划桨技术指标体系包括艇速、划桨效率、躯干手臂驱动、时间、桨力等五大类指标,对划桨技术的贡献率基本一致;②一个划桨周期中,最大艇速与最小艇速差值、艇速标准差都可以有效反映转桨蹬腿过程中艇速的衰减程度;最大艇速和最小艇速都是越大越好,艇速变化越小越好。国家赛艇队MH2-运动员可以通过减小艇最大加速度、艇倾斜幅度来减小艇速变化;③打滑幅度是影响有效划幅%的重要指标(β=-0.97)。出水打滑、拉桨相对深度、回桨平均高度、回桨最大高度是影响打滑幅度的有效指标。国家赛艇队MH2-运动员可以通过减小出水打滑幅度和回桨最大高度、加大拉桨相对深度和回桨的平均高度来减少打滑幅度;④国家赛艇队MH2-队员躯干手臂驱动幅度和角度的相关系数为-0.92。队员可根据个人用力特点,调整躯干手臂驱动幅度和角度,提高桨力-时间曲线的后弧饱满度;⑤回桨时间是制约拉桨节奏最主要的因素,国家赛艇队MH2-队员可通过减小收腿平均速度和收腿桨角系数缩短回桨时间;⑥国家赛艇队MH2-队员可以通过加快蹬腿速度、减慢拉桨速度,来增大拉桨平均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亚洲第1个破50m自由泳22s大关的国际健将级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史润强,实施专项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个体化训练监控模式。方法:以史润强为研究对象、同组其他运动员为比对对象,对专项训练中6种主要训练手段进行血乳酸和心率的监测,并在专项训练前、后进行主项成绩、有氧能力、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跟踪测试,评价阶段专项训练效果。结果:1)对史润强的监控揭示其能量代谢特点为:磷酸原供能能力、爆发力及短时间冲刺能力有待提高;无氧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糖酵解供能的能力与国际一流运动员相比存在差距。2)根据专项训练的监控结果,总结出运动员各专项能力的训练特点,并对各训练手段提出个体化的调整建议,以加强训练效果。结论:1)本研究提出了可用于游泳运动员专项训练监控的流程,并通过对史润强的阶段性专项训练监控,发现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建立系统的专项体能、专项训练方法和阶段训练效果评估流程,并科学安排测试计划,从而保障训练的科学性。2)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监控指标主要为专项成绩、测试成绩、血乳酸和心率,其中,成绩和血乳酸起主要监控作用,心率起辅助监控作用。3)专项能力评估及专项训练手段的监控主要应依据能量代谢系统理论来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应用无标度功能网络研究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对运动员、运动爱好者、普通人及学生的健康进行研究,发现:运动员的专项运动决定运动员的健康;运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健康运动爱好者的健康,但促进罹患疾病运动爱好者的痊愈;无论是健康个体还是患者,运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运动个体的健康.得出运动通过人体活动的无标度网络决定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运会决赛前后女子曲棍球运动员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情况,研究连续大强度比赛对运动员神经中枢的影响。方法:在第11届全运会决赛期间,使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9名中国某省女子曲棍球运动员的脑电信号,并对比赛前后脑内神经递质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运会决赛后,5-HT/DA比值升高,可能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力下降,引发中枢疲劳;NE减少,可能使运动员的心理应激水平下降,赛前焦虑有所缓解;Ach增加、Glu/GABA比值升高,可能与运动员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田径运动员选材现状及成材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琼  吕璇 《安徽体育科技》2009,30(3):57-60,66
对田径队新队员进行了包括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选材测试及评价后发现:队员的专项素质现状不容乐观;总体存在尖子不尖状况;23.5%的队员在成材趋势上较其他队员存在优势;50%以上队员有营养不良倾向和贫血现象。此次研究可有效地为教练员提供制定具有针对性训练计划和恢复计划的数据信息,更能为专项管理部门在选优排劣的决策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