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527篇
综合类   74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特殊体育教育中的舞蹈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舞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入听力失聪学生的体育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以陶冶高尚的情操,锻炼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优美的体态。此外,舞蹈还给体育教学提供了一条令人愉悦、易于接受的学习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并提高其表达能力,对于塑造良好的行为规范也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祝大鹏 《浙江体育科学》2003,25(5):55-57,62
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项目体育课对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的研究,探讨大学体育课对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凝聚力的作用,为提高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散打运动中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散打运动的悬念美、意志美等方面,对散打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散打运动的技战术要求、特点与《孙子兵法》作了初步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文化遗产,论及中华武术美的特征,理所当然少不了武术美的文化性特征。因为武术是在中国文化这一大系统中逐步地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必然要受到其他文化形态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体现在中国哲学、宗教、伦理学以及古典美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最具代表性的拳种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其健身和技击的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运用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太极拳的健身技击原理.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创新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来,人们对传统武术提出创新的主张。依据哲学的有关理论,对传统武术创新过程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时代性与民族性”,“继承与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方法”,“独创与引进”等辩证关系提出一些思考,以期能对传统武术创新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促进传统武术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向平  赖寒  朱军 《体育科技》2003,24(3):52-55
高校扩招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带来了体育场馆设施不足 ,教师数量短缺和素质不符合时代要求 ,课外体育活动难于正常进行以及体育经费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采取新建与改建体育场馆相结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种手段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及多渠道筹措体育经费等对策 ,为促进高校体育在高校扩招背景下的体育改革做出了相应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篮球比赛阵地进攻后15s进攻节奏慢、成功率低、配合少、个人突破与强攻多的技战术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数理统计法对4场比赛的6支球队阵地进攻后15s的技战术指标进行量化,旨在为提高比赛和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春季我们在解剖一具男性尸体时,有明显异常发现:右臂腋动脉平对第二肋外缘处分成三支。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与体育院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  王斌  王松 《体育学刊》2002,9(6):121-124
通过问卷对影响普通高校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因素做了调查与比较,用多因素分析法找出4个主成分(学校、个人、社会和家庭)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和运动系学生训练意愿的得分进行了t检验,结果表明运动系学生进校后运动成绩提高优于高校体育特长生,在影响训练意愿的4个主因中,个人主因对运动系学生的影响高于体育特长生;而在社会主因方面,体育特长生则明显高于运动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