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目的:通过运动能力测试,建立不同运动强度训练的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探讨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植物神经心率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27只,经最大运动速度测试之后,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以及大强度运动组,各组大鼠不同运动强度训练8周后,测试大鼠安静状态下心率、血压,植物神经阻断后的变化心率以及大鼠右心室心房M2受体、RGS6以及KCNJ5的含量;结果:1)硫酸阿托品能够显著性增加中等强度及大强度运动训练大鼠心率,但盐酸普莱洛尔的影响不大;2)中等强度运动训练显著性增加M2受体含量,但两种运动方式对RGS6和KCNJ5含量没有影响;3)中等强度及大强度运动均能够降低M2受体mRNA、RGS6mRNA及Kir3.4mRNA的含量;结论:8周中等强度运动以及大强度运动训练对安静心率影响不大;但能够通过调节迷走神经纤维自身功能,从而有效降低正常大鼠迷走神经心率调节能力,对迷走神经之后的心内调节通路蛋白及交感神经心率调节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2.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强度的急性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信号的影响,以期能深入阐明运动对骨骼肌蛋白合成代谢的调控机理。方法:8周龄SD雄鼠分别进行不同强度的跑台运动,于运动后即刻、6h 和12h 取材白腓肠肌。BCA法测肌肉蛋白浓度,Western Blot法测肌肉MHC和AR、mTOR、p70S6K、4EBP1、MEK、ERK和p90RSK的磷酸化。结果:①骨骼肌AR磷酸化在中强度运动后即刻、恢复期6h和12h分别增加13%、20%和14%,而在高强度运动后分别增加16%、57%和37%;②mTOR磷酸化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9%、37%、4%和28%、53%、4%;p70S6K磷酸化分别增加28%、76%、18%和33%、96%、25%。4EBP1磷酸化分别增加18%、33%、7%和25%、44%、5%;③MEK磷酸化在在中强度和高强度运动后3个时间点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74%、22%、3%和106%、51%、24%。ERK磷酸化分别增加39%、29%、11%和55%、32%、22%。p90RSK磷酸化分别增加22%、16%、4%和35%、20%、6%。结论:①骨骼肌AR活性、mTOR通路和MAPK通路的活性均存在运动强度依赖性,前两者均于运动后恢复期6h达到最高值,后者于运动后即刻达到最高值。②在运动后的恢复期中,AR活性在mTOR通路和MAPK通路大幅回落之后,仍保持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3.
对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的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的结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检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学生的锻炼参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71名高中生样本数据(年龄:16.5岁±2.5岁)进行了基于SDT理论的结构检验。研究的主要结果: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锻炼自主定向的人格特征和内部锻炼目标的追求这3个因素由于满足了个体自主感、能力感和归属感三种锻炼基本心理需要,因此提升了个体的锻炼自主性动机并促进外部动机内化,进而促进了个体的锻炼行为的产生。结论:自我决定锻炼行为预测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释中国文化背景下中学生的锻炼行为。促进个体规律地参与体育锻炼,需要强调自主支持的锻炼环境因素以及树立锻炼自主定向的人格特征和追求内部锻炼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4.
目的通过建立大强度运动心肌肥大模型,探讨长期大强度运动下PI3K信号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7周龄雄性SD大鼠在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为安静组、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中强度组和大强度组分别取4个观察点进行观察(末次运动后即刻、6 h、12 h和24 h),每个观测点6只。运动方案为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共进行7周。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心肌PI3K p85、PI3K p110α和calcineurin蛋白表达。ELSIA检测血清cTnI。HE和HBFP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结果 (1)心系数大强度组显著高于中强度组和安静组。(2)血清cTnI在运动后6 h达到峰值。大强度组显著高于中强度组,运动后24 h未恢复到安静组水平。(3)大强度组心肌形态学发生改变,缺血缺氧明显。(4)大强度组心肌PI3K p85、PI3K p110α蛋白表达运动后即刻达到峰值,然后回落。中强度组上述指标运动后6 h达到峰值,然后逐步回落。(5)大强度组心肌calcineurin在运动后12 h达到峰值,运动后24 h未恢复安静组水平。结论 (1)运动性心肌肥大程度随运动强度增大而增加,形态学和血清cTnI结果表明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的心肌肥大为生理性的,而长期大强度运动会造成严重的心肌损伤,使心肌肥大有向病理性发展的风险。(2)长期中等强度运动诱导的心肌肥大主要由PI3K信号调控;长期大强度运动下心肌PI3K信号未被激活,心肌肥大主要由calcineurin信号调控。  相似文献   
115.
以4名中超俱乐部的足球运动员/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取解释现象学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质的研究范式,探讨了优秀运动员转型为教练员的心理适应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并未表现出较好的退役计划性,经过一个短暂的接受过程走上教练岗位,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在调整期,运动员的适应行为积极主动地发生。进入发展期,对教练员这一职业的认同度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开始追求作为一名教练员的全方位发展与提高。基于此,建议足球运动员及早明确职业生涯规划,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  相似文献   
116.
沈梦英  刘青松  毛志雄 《体育科学》2012,32(10):33-38,49
对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理论的结构和阶段的假设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了检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久坐少动的中国城市成年人的锻炼参与。采用结构公式模型对336名成年人的样本数据(年龄:28.77±6.10岁)进行了基于HAPA理论的结构检验;采用事后对比分析和多项式趋势分析对HAPA理论的非连续性模式和非线性趋势进行了检验,即对此理论阶段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的主要结论:1)HAPA理论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释中国文化背景下成年人的锻炼行为;2)研究结果部分支持了HAPA理论为阶段理论模型。建议在后续的研究中需加大样本量对HAPA理论模型的结构及阶段的假设进一步验证;并采取纵向的研究设计基于HAPA对人们的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建议,促进个体规律地参与身体锻炼,需强调锻炼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117.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发展和贫血发病率的变化情况,为今后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验法对7岁、9岁、12岁、14岁、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血红蛋白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2005年比较。结果:与2005年相比,2010年儿童青少年平均血红蛋白(Hb)含量除7岁女城组略高于2005年水平外,其余各组整体出现下降。2010年儿童青少年的贫血率城市高于农村,贫血率整体较2005年上升,其中乡村的贫血率反而下降。结论:与2005年相比,2010年黑龙江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较差,其中城市下降尤为明显,应引起学校、家长的重视,均衡膳食结构,鼓励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更好地改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8.
目的:研究悬吊废用和外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骨骼肌运动终板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200~220)g,分成4组,每组8只,包括安静对照组(C)、安静加血管紧张素组(CA)、尾部悬吊组(T)、悬吊加血管紧张素组(TA)。T和TA组采用尾悬吊造成腓肠肌的废用萎缩。CA和TA组利用缓释泵稳定地对体内释放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取材后,氯化金(AuCl3)染色法显示运动终板的形态;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法显示AchE的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相对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T组运动终板核面积和AchE相对含量均显著性下降(P<0.01),而TA组两指标比T组有显著性的提高(P<0.01);与C组相比,CA组NT-3表达显著性升高(P<0.01),而T组NT-3的表达显著性下降(P<0.01);TA组NT-3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悬吊废用会导致运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发生退化;AngⅡ有可能通过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阻止肌肉运动终板的退化。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探讨肌肉质量负调控因子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在低氧和运动调控骨骼肌质量中的作用,将SD大鼠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运动组、低氧暴露即刻组、高住低训即刻组、低氧暴露复氧1周组、高住低训复氧1周组。运动方式为跑台运动。采用人工模拟氧浓度13.6%的低氧环境进行间歇性低氧暴露,每天晚上在氧浓度13.6%低氧舱内低氧暴露12h,共4周,实验后取腓肠肌称重,采用RT-PCR方法测定腓肠肌myostatin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与常氧对照组比,高住低训即刻组体重显著下降,腓肠肌质量显著下降(P0.05);2)与常氧对照组比,常氧运动组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3)4周低氧暴露后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复氧1周后被完全抑制;4)4周高住低训后骨骼肌myostatin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复氧1周后被完全抑制。高住低训后骨骼肌质量丢失,myostatin mRNA表达上升。提示高住低训调节骨骼肌质量可能与运动、低氧调控骨骼肌myostati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0.
《湖北体育科技》2018,(1):17-20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后进行冷水浸泡在促进机体恢复过程中是否会对机体炎症反应产生影响。方法 72只8周龄SD大鼠,对照组C组(n=24)、运动组E组(n=24)、运动冷水浸泡组CWI组(n=24),每组根据取材时间分为0h、24h、72h等小时组,运动组、运动冷水浸泡组的大鼠进行跑台离心运动,之后运动冷水浸泡组进行10℃冷水浸泡10min;Western Blot测腓肠肌TNF-α蛋白含量,ELISA测血浆中TNF-α含量。结果腓肠肌中TNF-α蛋白在C和E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和CWI组之间的0h、24h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E和CWI组之间在0h未有差异(p>0.05);血浆中TNF-α在C和E、CWI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但E、CWI组之间仅在72h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和血浆中TNF-α表达上调,运动后进行冷水浸泡在前期能够加强炎症反应,后期促使机体更快的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冷水浸泡促进机能恢复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