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西部小城镇发展将在西部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缓人口对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城镇化成本,促进西部城乡经济的渗透和一体化,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促进民族大团结等。  相似文献   
132.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经济起因于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这种技术对经济系统的渗透和扩散,网络经济有与信息技术相联系的法则、特征与规律,国外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对我国有启示意义。我国应加快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迎接网络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3.
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解读,只有以其中的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为两个“理论硬核”,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着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从学术实践上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资本理论实现现代性嬗变的路径。在当代中国,贯彻“资本理论的现代性”,首要的是将这些逻辑的关节点的理论内容转化为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念,从而倡导尊重劳动、创造价值、发展积累与促进资本合法运动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封建社会存在一种因人口过度增加,造成物质资料极度匮乏,而产生社会大动荡,并最终导致封建王朝兴衰和更替的关系。国家的兴亡、更替及分裂、统一,在很大程度上为人口增减这一无形的手所控制。这一关系也是导致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今天我国又一次面临着人口膨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只要我们能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借鉴国内外历史经验和前人优秀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这一关系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的“天下第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5.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中几个主要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经是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托基础和凭借条件,其保护程度和开发利用状况直接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则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所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6.
制度创新是正向量的制度变迁,特指向上的、进步的制度变更,是由进步制度代替落后制度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社会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指出了社会制度的优劣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解放思想则是制度创新的先决条件。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加快制度创新亟待尽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建立民众诉求表达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矛盾调处机制;完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37.
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近代新式工业的真正开端。但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而在于它的反面。本文从政治角度分析洋务派的政治特性来论证这点。  相似文献   
138.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得到明确和界定,在经济领域应坚持市场为基础和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关系模式,但要防止经济政策被滥用到社会政策上;社会领域应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调节为补充的关系模式,但在其社会政策运作过程中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中国的市场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后危机时代应确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中国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9.
财富问题是贯穿文明时代经济实践始终的根本问题,中西方在财富创造机制的认识路径、理论范式上大相径庭,两种认识论各有利弊。取长补短地将中西方对财富创造的认识运用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0.
从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地位作用、自我素养、社会认同四个层面论述周恩来的知识分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