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押《高兴》是贾平凹在商品经济下主流精神的迷茫困惑和文化矛盾抉择之后的文本性尝试:以社会底层的"实"解决精英阶层的"虚"。文本形式、语言、结构、思想一体性的"反英雄"化写法,虽然并没有得到批评界的价值认可,但正是作者的文本尝试,刘高兴的"悖反",让社会底层言说了他们自己,而不是被代言。  相似文献   
112.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3.
《商洛学院学报》2016,(5):39-45
葛浩文英译的《红高粱家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引起了西方读者强烈的反响。他在忠实的原则下敢于大胆变通,译文既保留了原作品的神与韵,又易于西方读者理解与接受。《带灯》为贾平凹的新作,其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与影响性达到新的高度,其翻译研究有助于贾平凹作品更好地对外传播。《红高粱家族》与《带灯》两部作品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前者可以有效地指导后者的翻译。在《红高粱家族》异化与归化相结合的英译策略的指导下,《带灯》可主要采用直译、意译、编译与省译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14.
《装台》将"虚"与"实"结合的恰到好处。既有密集的生活化情节,热闹的故事;又具有深沉的思想意蕴,沉痛的现实关切。以各式各样"趋利主义"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观念,映射出坚守道义的"活法"之艰难沉重及其动人辉光。在创作方法上,以周围世界和生活世界代替典型环境;以生存方式的典型代替典型性格,从而营造了当下生活化的、处境性的、蕴含着价值选择的、生存方式的真实,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意义,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15.
押以中古音为参照探讨陕西紫阳县方言韵母的演变情况,总结其韵母演变规律,发现紫阳县方言韵母从总体上看具有官话方言的共同特点,可将紫阳县方言归入西南官话中,但其韵母与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点相比又体现出同中有异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古果咸山宕摄一等端见系字的合流问题;古遇摄合口一等端系字、三等庄组字、臻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一等入声端系字、通摄合口三等入声端知系字合流,且出现文白异读现象;古假摄开口三等端系字、咸摄开口三四等入声端系字、山摄开口三四等入声帮端系字出现文白异读现象;通摄唇音字与曾梗摄合流;山摄开口入声三四等帮端系字白读为[e];古宕江摄开口见系入声字的今读韵腹高化。  相似文献   
116.
《商洛学院学报》2017,(1):83-86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传统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英语人才缺乏特色和竞争力,必须进行转型改革。转型的出路之一是转变攀高求全的思想,运用错位竞争的策略,找准特色,制定具有特色的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以地方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动态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从而真正培养出有特色竞争力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17.
《艺文志》是古代地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诗文形式对地域文化进行社会传播与历史传承。这一在古代社会占主体地位的表述形式,能够使方志的地方性得到广泛地传播与流传,八景诗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清代柞水旧志《孝义厅志》依照地方志体例共十二卷,其《艺文志》部分有十八首与当地文化景观紧密相关的八景诗,这些诗主要记录了厅境中的自然风貌与人文环境,景观内容广泛,区域特色鲜明。这些诗中无论是从地理地貌的描述、还是风俗习性和政治经济的展现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因而,《孝义厅志》中的八景诗无论是从内容的多样性上、还是所具有的地域性上,都为全面研究地方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8.
《商洛学院学报》2017,(1):36-42
《元曲选》作为元明时期的语料,既反映元代的语言特征,又有明代的语言成分,判定《元曲选》宾白语言是元代语言成分还是反映明代语言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以《元曲选》宾白出现的52例"好不X"语法格式为考察对象,结合文献考证与统计比较方法,鉴别其时代特点,发现《元曲选》宾白13例"好不X"格式是明代语言成分,39例"好不X"格式出现次数及否定式与肯定式比例接近于时代相近的语料《西游记》与《古今小说》。  相似文献   
119.
金庸的武侠小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他所塑造的郭靖重诺守信,义薄云天,豁达宽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被赋予了鲜明的儒家文化特征;而杨过任性反叛,狂傲不羁,具有明显的道家特征。《射雕英雄传》中对郭靖乃全面颂扬,而在《神雕侠侣》中则于郭、杨之冲突中一方面既肯定积极用世、仁厚诚信的儒家精神,也对其过分重礼而轻视个性予以了批判;另一方面在肯定道家思想中的全性保真,率性而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道家缺乏社会责任感进行了否定。从郭靖到杨过,金庸站在现代立场对儒道思想予以了扬弃。  相似文献   
120.
郭沫若的小说《牧羊哀话》以尹子英和闵佩仪的爱情做为叙事的主线,在爱情悲剧背后隐藏着作者丧失家园的悲痛之情。失去家园的弱国子民,要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美满的爱情,是不可能的。因此郭沫若在这篇小说里除了表达了丧失家园之疼外,就是抒写人生的苦闷。国外的艰难生活,事业的不顺利都给郭沫若带来了精神负担,而这些人生苦闷都化作作者在小说里的浅吟低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