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910篇
科学研究   3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新千年以来,亚洲各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各国几乎均采用集权体制管理职业教育体系,并自上而下推行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计划;更加重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和实施教学改革;随着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层次的高移,各国均更加注重职业教育基本能力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职教师资质量。这些新动向对中国中长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2.
本文在明晰个体幸福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同时,强调在大学生愿意成长进步的任何时空领域中,要以大学生的幸福体验为出发点,把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幸福感的体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贴近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方式,让他们自愿走出自我屏蔽的小空间,自觉地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时空中。  相似文献   
893.
专业建设协同产业转型升级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应有之义。文章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梳理专业建设主动服务产业兴起、发展和升级的演进逻辑,分析协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建设实践困境,并提出协同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优化策略:人才培养一体化、专业组群前瞻化、师资培养系统化、技术创新协同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专业发展特色化。  相似文献   
894.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行政性政府评估制度降能与第三方评估价值赋能的时代赓续。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与有效监管的双重缺失、职业院校层面评估理念与评估信息的双重封闭以及第三方评估组织层面专业能力与自治能力的双重孱弱是其在实践推进中面临的系统性困境。消解这一困境需要吸纳“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构建政府、职业院校、第三方评估组织三大主体“共治圈”。为此,政府要加强制度供给与规范监管,夯实生态支护;职业院校要提升评估理念与信息管理,保障场域支持;第三方评估组织要提高专业能力与自治水平,增强能力支撑,唯此才能突破困境,推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95.
随着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开展企业调研变得更加举足轻重。企业调研的价值追求体现在提升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凸显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性和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通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厘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开展企业调研的内涵,建议从明确企业调研要素、厘清企业调研逻辑和形成企业调研结果三个方面优化企业调研的路径。  相似文献   
896.
产教融合是夯实职业教育发展、促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关键一招,而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分析21份产教融合型城市的相关政策文本发现,各地呈现出建设手段灵活化、模式类型多元化、改革形式特色化的发展样态。通过进一步归纳,总结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的四类模式:教育主导型、校企合作型、校企入园型、联盟组建型。不同模式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方面各具优势,但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开放性不足、机制零碎化、政策深度不够、制度有待完善的实践问题。立足产教融合的进阶式发展,提出重置教育与产业互动关系,增强政策引领属性;构建学校与企业制度网络,强化资源交换作用;设置互利型园区治理契约,促进专产深度互融;扩大产教联盟的协同优势,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97.
ChatGPT等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大学教育变革及创新人才培养一次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大学生深度学习是推进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内核。现实中高等专业教育体系“锁定”着大学生深度学习,使专业教育主要成为了产业体系所需的“工具人”的“生产工厂”,忽略甚至抹杀了大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意义建构,从而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使得大学生在与智能技术的“竞赛”中处于劣势。大学生深度学习的实现需要推进高校教育体系结构变革,拓展和丰富大学生与世界的互动联结载体,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并强化实习实践,使学生在“互动”与“内省”中实现主体意义建构,从而将高深知识习得、生产与自我世界建构有机融合,有效实现主体觉醒与对外部世界创新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98.
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高移化后催生的新生事物,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亟须解决专业设置不合理、教学定位模糊、知识转化机制落后等问题。基于“根植性”理论,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遵循三重逻辑:在要素选择上,实现统筹规划兼顾自主设置;在场域划定上,紧密匹配市场人才需求;在准则研制上,把握基本脉络和操作规范。为此,围绕开发对象、专业内容、实践途径、匹配标准、承接功能等要素,可以构建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五维理论框架。面向实践,开发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过程中,需要重点构建职教本科课程体系,创设专业实践教学规范,形成书证融通认证机制,为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899.
对53位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实施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在目标与内容、监控与评价、反馈与改进、保障与维护等方面存在系列缺陷和不足。依据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得出:目标设定障碍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定位不明;非合作博弈致使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协调不畅;交易成本造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缺失。基于此,未来还需要高职院校协同利益相关者精准定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建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合作博弈机制;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制度。  相似文献   
900.
专业群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内涵特色建设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之一,而微观层面专业群生成过程的知识论分析是探究专业群建设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基于知识论和技术哲学的视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面向的知识类型是内涵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教育价值的彰显需要职业教育发挥重要作用。高职专业群的组建需要以职业教育面向的技术知识为载体进行科学编码与组合。结合现有研究和对高职专业群组建实践案例的调研发现,专业群个体的生成须经过技术知识静态加工和技术知识动态编组。在技术知识的静态加工过程中,将实现技术知识从知识—教材—课程的知识形态变迁;在技术知识的动态编组过程中,将实现知识载体从课程—专业—专业群的转化,最终形成不同的专业群体系。职业教育所面向知识体系的复杂性,形成了类型多样的专业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