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8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教育   1963篇
科学研究   676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12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37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根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从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观点出发,融合管理平台等技术理念,建立了一个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专家评议,选取了硬件管理与管理软件两方面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由三层级与6指标构成,评价指标涵盖仪器设备的资源分布、资源共享、资源协调、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该指标体系突出重点、关注核心、方便操作,采用此评价模型,可以科学地分析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利于实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72.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文章以"钻探与钻井设备"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为契机,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优选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构建出系统的教学体系,并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利用教学手段、比较法教学与综合考核体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本课程新大纲的实施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见习基地建设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该专业见习基地筹建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五遵照”的原则。分析了目前该专业见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见习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见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由于选修校际公选课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高校,其专业背景差异很大,所以校际公选课与校内公选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很大不同。本文以“地震与地震灾害”课程为例,详细分析了校际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5.
高校设备采购工作廉政风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认真分析了高校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点,结合工作实际对风险点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阐述了笔者工作中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6.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器分析课是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面向生物学院、环境学院、材料学院的相关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本文从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探讨了本校仪器分析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7.
实验教学作为传热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热量传递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了解其工程应用情况,掌握基本的传热测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从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实验课件的开发、网络实验教材的建设以及自主研发综合性实验台,到学生自发进行创新性实验,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利用实验室现有微波分光仪模拟雷达基本原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具体包括微波定向传输,目标对微波的反射和散射,隐身技术。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雷达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热情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79.
分析了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现状及其风险偏好,并从学校以及发卡机构两个方面给出了规避大学生信用卡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0.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