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7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对于科技内容的评价方式,仅从期刊文章被引的角度进行评判,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显得不足了。互联网时代发表科技观点的多样性、传播的广域性、传播的快速性使得科技内容被利用的因素有很多。使用者对文章观点的态度、作者和专家公开发表的科技内容的情况、使用者利用互联网进行发现与利用的情况等,都可能是对科技内容进行评价分析的因素。  相似文献   
62.
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力图克服外文学术图书评价与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采访中一般采用的专家推荐、出版社推荐等做法中存在的主观及人为因素,采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方法,筛选学术图书的核心作者、核心出版社、核心机构等评价指标,同时通过特尔非法确定并分配相应的权重,构建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科学客观的外文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采访模型。  相似文献   
63.
朱全娥 《编辑学报》2009,21(3):257-258
结合<中国科学:G辑>的组稿实践,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的组稿工作对于促进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追踪重大科研项目和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依靠编委和著名学者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组约重要科研成果,扩大稿源,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