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3469篇
科学研究   219篇
体育   236篇
综合类   210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592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同一人物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取向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形象。现主要分析《敦煌变文集》中以王昭君和秋胡妻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及其蕴含的审美意义。她们都是容貌俊美却无法抗拒命运的悲剧人物,都无法摆脱社会的牢笼而获得真正的婚姻。她们唯美而又哀伤的独特内心得到了人们的同情,使得她们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22.
分析了泰勒评价原理的内涵,认为其在评估目的、评估方式、评估结果等方面的理论论述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评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评价主体与内容方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相关评价主张。  相似文献   
123.
《盐铁论》包含有大夫与贤良文学关于为官哲学的辩论,反映了西汉中期政治中兴利活动导致的官本位哲学,以及西汉士人以儒学为基础的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124.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25.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  相似文献   
126.
吴玉宽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85-86,91
纵观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利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人很多,梵高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一生是短暂而贫苦的,屡遭挫折,备尝艰辛。但他却通过画笔,运用绚烂的色彩,将熟悉的人和物展示在世人面前,其每一幅作品都像一团团生命幻化的火焰。在梵高的艺术世界里,色彩不仅具有最直接的情感表现力,而且被赋予了更加神秘的意义,对现代绘画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7.
鲁迅的《伤逝》是从男性角度写感情蜕变的故事,亦舒的《我的前半生》写的是同样的主题,但是却写出了不一样的结局。这种变化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男女作家对婚姻的不同诠释,以及女性在新时代中的不同选择和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28.
李峤"杂咏诗"在形式、内容、体系方面独具特色:均为五言律诗形式,内容全是咏物,作者运用主题类分法,构筑起一个严密、有序的体系,形成有形无神、略无兴寄、多无生趣之风格。在唐初律诗规范化、定型化之际,这120首五言律诗的确为律诗形式的固定起到了范式作用,其独特的创作目的,拓展了诗歌的功用,成为启蒙学者、以诗教诗的教材,同时后世咏物诗集对"杂咏诗"以类书编写的体制多有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阶段。此时,明王朝正处由盛转衰、由局部稳定走向全面动乱之际,内忧外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张居正立志改革,振兴明王朝,其一条鞭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税制改革,它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堪称中国赋税史上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0.
目前研究翻译课教学方法或模式的论文很多,但它们大多囿于方法论层面的研究,如不进入探究学习的本质这一本体论层面,就很难说明某种方法是否真的最终有效。用"面向事实本身"的现象学精神和生活世界理论分析目前翻译教学方法研究过度注重方法的缺陷,并提出后翻译教学方法,希望翻译教学能更加注重教学中的本体,重视师生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