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纷芸多姿,呈现出有别于以往文学作品女性形象不同的风貌。变形幻化让她们突破了传统女性、普通女性人物的单一化范式,代言了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审美理想,对女性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纷芸多姿,呈现出有剐于以往文学作品女性形象不同的风貌。变形幻化让她们突破了传统女性、普通女性人物的单一化范式,代言了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审美理想,对女性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杨智慧 《文教资料》2011,(30):12-13
米切尔和曹雪芹在《飘》与《红楼梦》中分别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斯佳丽和王熙凤以富有自主意识、务实精神等新特征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两位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物既有很多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她们都是东西方小说中“女强人”的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但文化和时代差异引起的性格的差异和处事方式的不同,使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有一个嬗变的过程:明中叶以前小说,女性形象主要是作为男性形象的陪衬;明中后期小说为了深入地反映现实,女性形象步入主体人物系列;清代小说选择女性形象为中心人物,并赋予她们以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都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文章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进行审视和比较,通过这两个悲剧形象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剖析其悲剧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潘金莲与宋惠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惠莲从出场到退场一直是与潘金莲扭结在一起的,因此只有分析她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两个形象。她们都是社会底层人物,都扮演了人生悲剧。其悲剧意义在于,她们都扰乱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秩序。两个女性形象的成功,是由于作者写出了她们个性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的文学形象,董小宛实有其人,又被写入《影梅庵忆语》中,将此二人作为文学形象比较,可以发现二人有不少共同之处:她们都深受苏、扬文化的熏陶,具有高雅的艺术情趣,又同属于薄命的女子,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情痴"一类的人物,为情而生,为情而死,成为数百年来脍炙人口的经典文学人物。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欧阳子以揭示人物心理活动为题材的小说,都不约而同地着重描写了都市人的两性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在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她们的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也有着明显的趋同性.<金锁记>与<魔女>便是这类题材的突出代表:两位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两个经典的"魔女"形象,她们都是在受虐与施虐的共同作用下走向极端的.当然,由于她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追求,因而在人物心理分析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极为不同的地方.对她们小说中人物心理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和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她们小说创作中的心理分析倾向.而且,这两篇小说在她们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地位,代表了两位作家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9.
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从这两个独特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同时代的女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似命运.作为弃妇,她们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在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和丑.  相似文献   

10.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正值生命旺盛之年,就在风尘中带着淡淡的悲哀和无奈的“涅槃”情绪走向了生命的最后归宿。本文试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审视比较,旨在透过这两个形象悲剧意识的嬗变及其衍进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探视其悲剧意义和审美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管子》与《商君书》是我国经济思想史上的两朵奇葩。历史上“管、商”虽常被人并称,但二者的经济思想在调控经济的方法手段、对农工商各生产部门的认识、消费思想以及对国家与民众分配的认识等诸多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是由齐秦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地理环境、位置和国情,二书的时代背景及管仲和商鞅个人的不同情况等方面决定的。二者经济思想的不同实际反映了齐法家与晋秦法家两种学说经济理念和齐秦两地文化传统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汉斯·罗伯特·姚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存在史不仅是作品与作品之间的相关性历史和作品存在与一般社会历史的相关史,也是作品与接受相互作用的历史.哈代及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受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语境、文学思潮和阐述群体视野的流变话语的影响.在中外文学走向对话走向交流的20世纪,哈代及其作品在我们这个遥远的文明古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里以接受美学为契人点,探讨哈代及其作品由于不同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在中国的译介及其研究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缔造者。他们在各自建构的历史哲学学说中,由于对形而上"天"的认识不同,对历史评价标准的不同,对"法先王"与"法后王"认识的不同,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性。然而与差异性相比,三者对历史中"变"与"常"的论述,对于"圣人"史观的认可,对历史循环论的恪守,又使得他们历史哲学思想中出现了更多的一致性。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奠基了近代之前儒家历史哲学体系的思维范式及历史认识方法论系统。不过,理论建构稍显粗糙,对形而上问题关注不够,多思辨,少分析与批判等问题,也成为了其理论学说中不可忽视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中国的史学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这种复杂性使得史学面临着种种危机,史学的有效性越来越遭到人们的怀疑。史学家面临的挑战来自于各个方面。这些挑战要求史学家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的素养,创作出有力的作品以证明史学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和龚自珍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他们虽生活在不同时期,但他们先进的思想均在当时思想界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经济思想是他们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站在时代的前沿,经济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各自具体生活背景的不同,其经济思想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艺术史学科虽然自成立以来就遭受质疑,但也不难予以合理的回应:西方的艺术史正在从艺术门类史而变得越来越具有艺术门类综合性和文化多元性;中国自身的文化、学术及艺术传统本身则具有艺术史书写的动力。中国艺术史学科的可能性来自于两方面:艺术史学科制度建立本身,中国式门类艺术汇通及古今学术汇通传统。艺术史学科路径可以有门类艺术史、宽视角门类艺术史、观念艺术史、比较艺术史、跨门类综合艺术史等。对艺术史学科路径的反思可能引导出艺术史学——对艺术史研究方法或路径的反思。中国艺术史学科可以由三个分支构成:艺术通史,跨门类、跨媒介或跨学科的艺术史,艺术史学。  相似文献   

17.
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语非常丰富。作为外语学习者,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基本意义,更要挖掘其深层的象征意义。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各民族文化发展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的交往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学术界有"商代说"、"西周说"、"战国说"等很多的推测,在中印两国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史家对于交流有不同的记载,从搜集、阅读史书中记载中印文化交流史实的角度,探究史书作者的著述意图,解读作者记载的目的,领悟多本史书带给人们不同中印文化交流记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词于五代兴起,盛于宋朝,衰落于元明,至清代再度中兴,词体发展的曲折过程以及远距离的观察体认使得明清词家对词史的构建成为可能。于是词论家们在不同词学主张的基础上对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以各自正变观为“逻辑”中心所呈现出的互有联系而又皆具特色的词学演变史。在这一过程中,词家必定要确立“填词之祖”《花间集》的位置,本文即以词家对五代《花间集》的批评为基点,考察和分析各自不同的词史观。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盖茨比》和《红与黑》是西方文学史上两部重要小说,作品分别以美国爵士时代和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为背景,描绘出世态炎凉的社会百态。作者菲茨杰拉德和司汤达分处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却不约而同地塑造出有着相似命运的主人公—盖茨比和于连。两位主人公虽蕴含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却殊途同归、凛然赴死。通过对比两位主人公时代背景、个性特征、爱情经历的相似性,以及对作品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可见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主人公的情感失意、梦想破灭具有客观必然性,也说明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平民实现梦想的几率几乎为零,主人公最后只能以死谢幕,从精神上达到涅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