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篇
教育   20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现实问题:1979年1月1日,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来,在几代中国领导人、七任美国总统和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11月15日到18日,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强调双方致力于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2.
陈卫东 《集邮博览》2018,(12):23-26
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独立、巩固政权、维护领土主权与安全,同时通过逐渐融入国际秩序而体现自身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建国的第一年,我国与苏联及东欧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73.
苏联共产党、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及新中国的建立,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苏联不仅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援助国民党政权,而且在美英苏三国秘密签订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时,以获得前沙皇俄国在华利益为条件,做出了不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承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斯大林指示中共解散军队;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的努力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直接影响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客观约束,特别是同苏联共产党、斯大林有着复杂的联系.针对斯大林的"不许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敢于斗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74.
中泰两国是友好邻邦,但二战前后中泰关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严重阻碍了中泰关系的发展。本文选取二战前后中泰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为切入点,以时间为主线,对中泰关系从恶化到缓和再到恶化的原因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75.
北京知识界与《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19~192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件,1924年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仅在中苏(俄)两国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北京政府所取得的主要外交成就之一.同时,在近代中国外交史上,该外交协定又有其鲜明的特色--它的签订在很大程度上与当时中国知识界的影响有相当关系.特别是在谈判所在地--北京这一当时中国知识界的活动中心,以大学教授、学生、学者、报人等组成的强大舆论力量,对北京政府的外交家形成了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76.
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叙述了抗战前期中国政府求援无门的情况下,苏联在政治上声援中国抗日,物质上雪里送炭,还派遣志愿人员来华参战,并促成维护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与日本订立《苏日中立条约》给中苏关系蒙上了阴影。这种变化对认识当今的国际关系,仍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7.
独立自主是我国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也是我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得来的宝贵经验,独立自主贯穿于我国建国初期的整个对外活动,包括该时期制定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可以说,独立自主是“一边倒”方针的灵魂,“一边倒”方针,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原则的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78.
外交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走向成熟伴随了他革命的一生。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是灵活的、务实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它长期作为我党我国的基本方针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指导意义。今天,当历史已迈进崭新的21世纪时,毛泽东外交思想的指导意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丧失。相反,发掘其中的精髓对于当今我们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宜的外交政策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9.
邓小平参与了中苏论战的决策、辩论和文稿的起草,也是了结中苏论战的设计者和实现者。中苏论战对邓小平关于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尊重各国党和人民自己的道路选择;客观地评价领袖人物的历史功过等思想的形成,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0.
2 0世纪 2 0年代上半期 ,中苏外交关系的建立 ,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性质改变和北京政府迫于国内社会舆论压力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俄国国内情况的好转以及西方列强的干扰 ,又使其好事多磨 ,成为一个长期和非常曲折的发展过程 ;并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外蒙问题、完全收回中东铁路等与苏俄交涉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