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40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3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张伯忠 《学语文》2003,(6):46-46
古代文人雅士、名流贤达除姓名外 ,往往还自取字、号、别号 ,所谓“名以正体 ,字以表德 ,号以寓怀” ,意思是 ,“名”是用来标明记取某人的符号 ,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 ,没有名就分不清张三、李四 ;“字”是用来表示和名相近的含义及性情 ,大多有一定寓意 ;“号”则寄寓着人的信念、志趣、情怀。三者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古人字、号取法颇多 ,别有情趣。一、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取字 ,取字的时候要注意名与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常见的有呼应关系、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南宋民族英雄岳飞 ,字“鹏举” ,意即大鹏展翅 ,扶摇万里 ,字与名呼应。…  相似文献   
992.
玉雕三件     
林道 《收藏》2007,(1):120-121
这是一枚青玉三足蟾挂件(图1),用带皮的和田玉巧雕,造型奇特、寓意深刻,十分精美。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原始时期的彩陶艺术及秦汉到明清时期的陵墓彩绘,文人绘画为例,寻求中国古代造型与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法的相同之处,从而论证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魅力,主张在进行现代艺术的创作时应立足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994.
《玫瑰门》、《大浴女》体现了铁凝的长篇小说在叙事时空、情节叙述、人物关系、人物心理等方面独特的结构艺术。小说艺术形式的创新 ,既凸现出极具鲜明个性的女性作家的特点 ,又进一步开拓出作品的多重寓意空间 ,形成多声部的交响。  相似文献   
995.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2,(16):30-30
寓言是寓哲理于短小故事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虽然寓言的结构模式十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但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形象本身,而  相似文献   
996.
语言经济学要求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即效用。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标词的翻译,应在确保商标宣传效果的基本原则下,充分考虑中西文化差异和商标的美学原则,遵照省力原则,用最少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传达信息、宣传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消费刺激,进而实现其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7.
杨家埠木版年画和中国画历来被认为是一“俗”一“雅”,然而由于他们都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化底蕴之中,故存在着很多共性,本从题材的选择,艺术的象征寓意,富于特色的构图和表现手法、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论证二能在保持各自艺术特色的同时相辅相成,互生互存。  相似文献   
998.
米歇尔·图尼埃是法国当代"新寓言派"的一位重要代表,是个典型的哲人作家,他的小说具有鲜明的象征色彩和深刻的哲理寓意.主要探析了图尼埃前期小说所具有的"回归本原"这种哲理寓意,认为图尼埃在他的《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桤木王》等小说中都描写了"回归本原"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所以诗文中看似寻常的词,却常常带有特殊的寓意。了解这些特殊的东西,往往对古诗鉴赏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00.
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形成与成熟过程中,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本:六朝志怪小说《卢汾》、唐传奇《南柯太守传》、明代戏曲《南柯记》。而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的"槐"意象,在"南柯梦"文本的沿革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较清晰看出,作者从初期潜意识受"槐"民俗观念的影响,将"槐"的寓意有意无意地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转化为后期在创作过程中主动赋予"槐"意象新的意义,并且还借用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来对剧情进行再构造。可以说,"槐"意象丰富的民俗寓意在"南柯梦"系列作品的再创造中得到了逐渐丰满与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