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22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32.
语言主观性不仅是一个学术研究问题,还是一个教学研究问题。当前,由于我国高中英语教学有了质的提高,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有所上升,众多高校开始压缩大学英语学分和学时,由此带来许多弊端。文章基于语言主观性的理论视角,对学分学时压缩后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探讨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33.
汤凤娟 《情报杂志》2002,21(11):53-54
阐述了信息双重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客观性与主观性、时效性与延续性、滞后性与超前性、共享性与垄断性、可发散性与可收集性、可用性与无用性、信息过剩与缺乏、公开性与保护性、信息富裕与信息贫穷,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信息特征的了解。  相似文献   
34.
我国媒体新闻言论多元化的情况已日趋明显,它顺应了当前社会思想多样化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多元化并不等于主观性语言的泛滥使用,主观性语言必须要在使用中掌握一定的分寸或度.而未来媒体新闻言论的趋势将会是客观原则下的主观性运用,这对说话人或报道者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5.
早期童话起源于神话和民间传说,其内容表现的都是人类最普遍和最强烈的愿望。童话的幻想与浪漫似乎和现实的小说相距甚远,然而,童话与小说反映的都是人们对美好愿望的理想性期待和主观性解释,因此,用童话元素来呈现小说表现的内容便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36.
<正>书面表达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是各类考试的必考题型,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看其能否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用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这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高考试题的保留题型。从近年来的英语考卷来看,要求书写的书面表达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书信、日记、讲故事、人物介绍、口头通知等,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各个方面。高考书面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贴近考生的生活,一般写考生熟悉的人或事,易  相似文献   
37.
王德明 《考试》2014,(4):22-23
<正>高考政治主观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审题的关键在于设问。因此,在政治主观题审题过程中,我们阅读主观题的顺序是先看设问,后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使对试题情境的思考有一个主题。因此,要把握情境的主题需要对设问进行科学有效地分析,明确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究竟需要从设问部分得到什么。通常政治主观性试题的设问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教材知识范围、情境材料范围以及设问模式,应该说这三个部分是解答政治主观性试题在设问部分的"三味真火"。  相似文献   
38.
分析近年全国高考经济生活主观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落脚点和四个重点:三个落脚点:即常常以城乡经济、企业经营、某地经济发展为题材来考查。四个重点:即生活消费问题、民生问题、宏观调控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很多同学在高考政治部分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是经济生活主观性试题部分的解答不理想,直接影响了个人高考成绩。其实,如果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多作总结和训练,掌握了基本的经济生活主观题答题思路,同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高考经济生活部分主观性试题中,无论是作用意义类试题还是措施类试题,都有策略可以遵循和利用。  相似文献   
39.
从情态的角度考察“大不了”的语义内容,可以对“大不了”的四种用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大不了”在语言使用中可以表达认识情态、道义情态、评价情态三种不同的情态语义,但在语用功能上却表现出一致性,都反映出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小化,持有不以为然的主观态度。本文最后对“大不了”的主观性特征进行了考察,认为不同语义内容的“大不了”包含的主观性强弱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40.
通常认为,情态动词“肯”属于单义的动力情态,客观陈述句子主语的意愿.虽然有学者认为动力情态也带有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但是没有具体阐述.考察实际语言运用,根据范畴理论,将“肯”的情态意义分为典型用法和非典型用法.其典型用法即表示动力情态,而非典型用法也可以表达认识情态,有时也含有道义情态的意味,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和交互主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