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以陈祥道为代表的新学学派在折中调和诸子基础上进行学术与思想再创造的努力,管窥北宋中后期经学与子学的互动状态以及这种互动对于宋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2.
清以前,《诗经》考据学者主要涉足文字音韵、历史地理、名物典制等方面,虽有如王应麟、杨慎、陈第等大学者参与,考证范围毕竟有限,成就也不突出。顾炎武广学博闻,提倡以音韵、金石材料探究《诗经》的原始意义,从而为通经致用服务,且触及典礼制度、天文舆地、名物礼俗等方面,拓展了《诗经》学的治学范围。由于顾炎武本着科学实证的精神考释《诗经》,多能发前人之所未发,奠定了清代《诗经》考据研究的学术宗旨和学术规范,在从理学向考据学转换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3.
中国的 2 0世纪 ,是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也是东西古今文化大碰撞的历史。文学巨擘老舍视文化为民族命脉、立国之本 ,于时代递嬗中 ,进行着文化精神的求索。多重文化融合的人格构成 ,五四新潮的洗礼 ,使他超越封闭的政治视阈 ,以世界眼光 ,人类意识 ,立志献身现代文化建设。二三十年代 ,通过中西文化的互识、互证 ,对中国封建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进行双向批判。 40年代 ,在战火中“给文化照了‘爱克斯光’” ,并通过东西古今多元文化的互补融合 ,预见世界“和而不同”的发展前景。 5 0、60年代 ,积极投身新中国移风易俗的伟大变革 ,致力于新文化的再造 ,但终陷入困惑失望 ,在民族大劫难中 ,以身殉文化。老舍的可贵的探索 ,使其构建的文学世界 ,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放射出独异的艺术光彩 ,为多元发展的 2 1世纪 ,提供了深刻的启迪与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94.
语境是我们借以审视“客观”世界的媒介。后现代性倡导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多元化等理念,这既是对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挑战,同时也为今后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机遇。本文在对后现代语境进行大体描画的基础上,将叙事的理念引入质性研究,提出以“叙事”和“故事”为手段展开心理学质性研究。更为重要的是,后现代语境下的心理学质性研究不是简单地作为传统方法的补充,也不是为了取而代之,其真正的意义在于遵照方法论三角互证的原则,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为我们理解人的心理现象和意义世界提供一个灵活、多元的视角。  相似文献   
95.
"以诗证史"即"以诗入史",就是以诗为史料来证史说史,这是现代史学家颇为推崇的一种治史的途径和方法.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就主张"诗史互证".他认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其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笔者认为,由于诗歌本身具有咏志载史的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同样可以将其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引入课堂,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6.
吴秀明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对近年现当代文学史编写过度突出"思想"的现象有所纠偏。全书从"历史的文学"(史料)入,从"文学的历史"(生命)出,以动态、开放、多元、包容的理念和丰富的史料,构造出充满原生趣味和现场感的文学史。书名虽曰"写真",然全书贯穿的对话、史论互证的特点,依稀可辨出其中淋漓的生气。  相似文献   
97.
彭文良 《天中学刊》2012,27(3):14-17
台湾中山大学刘昭明专攻苏轼研究,著述颇丰,卓然名家。刘昭明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苏轼交游关系考、作品本事及相关史实考和苏轼作品艺术探微三个方面。他坚持以史证诗,以诗明史,诗词互证,以东坡解东坡的研究思路,对苏轼作品提出了很多新人耳目、明确可信的解读。  相似文献   
98.
99.
本文从方法论角度探讨了闻一多的神话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他最突出的研究方法是在整体性原则指导下进行意象间的联想和想象,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运用交叉互证和实证主义等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00.
训诂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对于语文言疑难词义的训释意义十分重大,普及训诂学知识,提高语文教师古代文献的阅读能力,对于培养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意义也十分重大。文章重在结合语文教师实际介绍“因形索义”“因声索义”和“比较互证”训诂方法的运用,以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