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217篇
科学研究   93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584篇
综合类   14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47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92.
吴宓家族与近世三原大儒刘古愚关系密切。在清华求学近6年,吴宓与汤用彤、吴芳吉成为志同道合的好友,而且饶麓樵、J.Pickett等老师对他的诗歌赏鉴观和文化价值观倾向都有一定影响。同时,对儒家原典的熟读精思和对卡莱尔、爱默生、华兹华斯等人著述的阅读,也为他文化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埋下了伏笔。分析吴宓当时的言论可知,是赴关留学以前的本土微观文化环境和经历促使吴宓主动选择了拜白壁德为师,并进而成为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93.
人性问题是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也包括人性观念的变更。封建社会儒学把人的本性规定为礼义道德,这种思想可以称为道德人性论。儒家道德人性论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在封建社会后期它成了束缚、扼杀人性的工具。康有为认为封建社会这种儒学背离了孔子本意,在恢复、弘扬孔子儒学正道的旗号下,他以自然人性论对儒家道德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否定了封建社会正统儒学“性善论”、“性善情恶论”、“存天理、灭人欲”等固有观念。康有为的思想在当时开风气之先,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祝福》通过叙述“我”旧历年底回乡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祥林嫂无辜而悲惨的人生,剖析了启蒙知识分子在实际社会问题和民众疾苦面前无奈、孤独与虚无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启蒙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95.
由于对科学理性的极力崇拜和对西方写实主义的片面追求,五四新小说的想象力曾一度处在现实真实、科学常识和现实意图的束缚之下。传统小说的神秘想象瞬间绝踪灭迹;西方现代派的非理性想象也失去了被理解的土壤。想象力被小心翼翼的局限在合科学性、合现实真实性的狭小范围之内。再现性想象成了作家们创作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缺乏自由想象的小说也是缺乏真正的表现力的小说。被束缚的想象力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和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96.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酝酿、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启超的社会改造学说促进了五四运动思想气候的形成;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粱启超领导的晚清文化革新的继续和发展;梁启超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可以说,梁启超对五四运动是有所贡献的。但也应该看到,在主观上,梁启超并不想发动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97.
“五四”时期是我国女子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时期,在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女子教育逐渐从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队伍、教育管理、教育制度等方面摆脱出来,积极吸收当时先进的教育成果,寻求男女教育平等,从而使当时的女子教育初步呈现出一些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98.
早在16世纪,法国的一批人文主义作家就对中国产生了强烈兴趣:法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拉伯雷认为“智慧的神瓶”在中国.作家蒙田把中国看作是“欧洲的典范”。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掀起了一股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热”.伏尔泰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99.
德国浪漫主义时代是中德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低潮期。德国浪漫派轻视中国,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中德之间当时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不足;其次,中国遭到贬抑是浪漫派反对启蒙理性的逻辑结果;再次,浪漫派误读了中国,这是主要原因。因一再误读,道家思想蕴涵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德国浪漫派终无碰撞机会,中国形象被简单化为理性的儒家学说,为德国浪漫派所排斥。  相似文献   
100.
现代学启蒙的思想资源异常丰富。首先,现代学启蒙传统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学的教化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其次,源远流长的中国化中的叛逆性传统为现代启蒙提供了民族自身的思想资源与动力基础;再次,中国现代学发生发展的化学资源主要来自西方,这是启蒙思想资源的另一个来源。比较而言,日本启蒙主义学思潮对中国学启蒙的影响和启发更为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