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71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教育   48022篇
科学研究   3011篇
各国文化   164篇
体育   2112篇
综合类   1760篇
文化理论   378篇
信息传播   5283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630篇
  2022年   566篇
  2021年   854篇
  2020年   1004篇
  2019年   931篇
  2018年   509篇
  2017年   943篇
  2016年   1094篇
  2015年   1874篇
  2014年   4991篇
  2013年   3694篇
  2012年   4551篇
  2011年   5223篇
  2010年   4949篇
  2009年   4902篇
  2008年   5701篇
  2007年   4843篇
  2006年   3305篇
  2005年   2817篇
  2004年   2426篇
  2003年   1765篇
  2002年   1237篇
  2001年   802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实现复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正是在时代潮流的要求下,新课程标准的推出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  相似文献   
42.
43.
英语教学与世界公民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公民的培养是全球时代的教育目标。在世界公民的培养中英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致力于世界公民培养的英语教学 ,强调的是教学中的人与人、人与文化的沟通和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4.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离速发展的今天,聊城大学筹建、创建校园一卡通工程。校园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45.
语文教育与人文浸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教育应着意于审美和人文的浸润,经潜移默化的作用,追求人的性情的养成、人伦观念的明确、思想的锻锤、民族思维特征的保持、历史真实的探知、汉语韵律的体味、文辞的赏鉴,这些都与形成一个民族崇高而永恒的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21世纪大学体育教育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新概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文献法和观察研究,借助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对大学体育教育作了科学的解释。指出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在文化性上旨在为21世纪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47.
人人都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但这种能力需要经过开发、训练.才能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引导创新实践,把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8.
王啸 《钓鱼》2004,(11):11-11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现已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每天面对着校园内外发生的种种本不该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问题,不禁感叹难道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让如今的青少年变成这般模样了吗?  相似文献   
49.
诵读法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古代,儿童自启蒙教育起就强调诵读;读书读章,熟读成诵。古人所谓“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是对诵读法精当的概括。在现代中学语教学中,诵读法仍被合理地保留下来。许嘉璐在《高中语学习词典》中这样解释“诵读”:“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字所描绘的情景,然  相似文献   
50.
“人才首先是一个化素质和化品格问题,也就是有—个教养的问题。人教养会深刻地影响到一个社会的兴衰,而且通过塑造一个民族原化品格和化精神,对这个民族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叶朗《重视人学科的教化作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做人、成人的问题,就是建设人的精神世界的问题,就是人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