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8207篇
科学研究   927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216篇
综合类   530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189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92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456篇
  2014年   740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735篇
  2011年   912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778篇
  2008年   897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686篇
  2005年   489篇
  2004年   414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42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信息伦理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当前信息伦理和信息伦理教育的困境,研究了西方伦理教育理论中的显学--价值澄清理论给我国高校信息伦理教育带来的深刻启示,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中实施信息伦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2.
论信息公平的道德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调节是维护信息公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公平的道德调节主要从政策导向、提高公众公平可容度和增强信息服务责任等方面入手。信息公平的道德调节应坚持平等优先、以人为本、利益协商、合理配置和利于发展等原则。  相似文献   
53.
54.
新闻价值和新闻伦理冲突的表现 资讯时代,媒体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个个都"削尖脑袋"去"出新".所以,对于灾难事件的报道已不满足于"正常化",而是走向挖掘灾难事件中的"非常态"和边缘新闻的极端,陷入灾难性新闻报道的误区:  相似文献   
55.
李萍 《新闻三昧》2008,(6):55-56
近年来,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质媒体,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开始有泛滥的倾向。但关于隐性采访,法律、道德伦理层面的争执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可循的情况下,媒体应该确立自己关于隐性采访的自律原则,在隐性采访中把握一定的“度”,避免陷入诉讼和受到道德、伦理的指责。  相似文献   
56.
马红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1):57-59,94
通过发达国家图书馆职业伦理守则,简述<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提出图书馆职业伦理的原则;探讨图书馆职业伦理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7.
去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叫停宁夏、江西、山西、浙江等地广播电台的一些涉性下流节目.然而,就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重拳之下,仍有许多地方电台依旧我行我素大肆播放涉及性体验、性生活和性药功能等内容的下流淫秽节目.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涉性广播节日为何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58.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59.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陕西“华南虎事件”终于在2008年6月29日随着周正龙被批捕和若干当事官员被处分而告一段落。尽管此后,关于部分官员行政责任担当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但事件本身的真伪之辩已经终结。不管法律或行政责任的认定以及各种诉讼纠纷今后会以怎样的形态演变、收场,“华南虎事件”本身的意义都远远超过了结果。本文并不致力于探讨该事件所折射的法律方面、管理体制方面或濒危动物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仅就其涉及的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60.
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重要。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容,侵权主体,国外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倾向以及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现状,提出应该运用法律、技术、伦理的综合治理手段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