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175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构建我国信息伦理学理论体系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构建信息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原则 ,探讨了构建其理论体系的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尝试构建了一个包括信息伦理学存在论、本质论、实践论三部分内容的信息伦理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2.
当代生态伦理学至今无法从理论上确立自然的伦理主体性,亟须论证一种超出传统人际伦理学又基于人文主体的善。流行美学的人化自然论的自然美观存在着人类中心论的偏失。康德“对自然美直接的兴趣”具有多重当代意义。自然美包含着自然主体亦即客观自然目的“信念”,它既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为生态伦理学提供逻辑大前提与经验基础的善。  相似文献   
133.
当代社会道德实践以及伦理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结构的变化要求该专业研究生课程增加通识课程的比重;当今世界出现的新问题需要伦理学专业研究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这要求该专业研究生课程及时地充实相关内容;学习伦理学需要掌握其他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及前沿动态,这要求伦理学研究生课程增加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4.
万俊人。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1958年出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周辅成先生。1986年获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执教。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相似文献   
135.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在逻辑学和伦理学的研究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因为公开反对奴隶主阶级的一个学术派别,对手以传播异教、毒害青年、反对民主等罪名控告了他。公元前399年,法庭判了苏格拉底死刑。  相似文献   
136.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文学伦理学批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把文学伦理学方法引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将会开拓我们的研究视野,得到新的理解和结论。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来看潘金莲形象,通过了解作者的道德倾向以及潘金莲一系列行为的动机,分析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意义,我们就能给潘金莲这个形象以符合人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7.
合同法在其各项制度之中隐藏着逻辑一贯的价值体系,正是这一价值体系证成了合同法的正当性,脱离这一价值体系的合同法是没有生命的法律条文的堆积。这一价值体系在罗马法的契约法中并不存在,罗马契约法的正当性表现为外在的程式和形式。后期经院法学派将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伦理学作为合同法的内在价值体系,首次用质料伦理价值证成合同法的正当性。19世纪的合同法理论将当事人的意志这种形式正义作为合同法的内在正当性,并试图排除传统的质料伦理价值,此种做法造成了合同法理论的矛盾。我们认为,除了形式正义这种伦理价值之外,合同法还应包含交换正义和慷慨两种质料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38.
卞波 《现代语文》2010,(12):14-15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中,语文课程不是独立的,它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等融为一体的。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语文”教育家,他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史、哲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9.
140.
伯纳德·威廉斯将康德伦理学勘定为“奇特的道德体系”并提出了批评。他从行动者的独特视角出发,对康德伦理学的三个特征及其破坏性效应展开批判:义务的动机实属多此一举,这忽视了行动者的个性,不偏不倚的道德要求使得我们建立了冷漠的个人关系,至高无上的主题的不合理要求侵犯了个人的完整性。许多学者的回应与质疑进一步阐释与扩展了威廉斯的批评,并构成了现代道德哲学论争的新主题与视线,同时也代表着一些主流的社会与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