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183篇
科学研究   156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全球化时代,生命实践活动中纷繁复杂的理论问题,不断影响和制约着伦理政策制定的方向和动力。如何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探索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的、适应中国国情的伦理政策路径方法,是当代中国生命伦理事业的重大课题。对当代生命科学伦理的前沿问题的争论与分歧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发达国家生命伦理学原则的深层哲学基础与国家伦理政策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对当前中国生命科学学科未来发展的伦理取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
胡康华 《今传媒》2015,(2):154-155
"我们怎样渡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是现代伦理学最为重要的哲学命题,也是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无法回避的生命抉择。早在公元11世纪时期,维吾尔族著名诗人和学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在他创作的维吾尔族古代的文学经典巨著《福乐智慧》中,对幸福的来源,如何获得幸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对于现代社会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3.
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勇敢"作为第一德性的观点,认为那是出于高尚目的,带有理性选择且适度的品质才是亚里士多德所指的纯粹的勇敢.在这个时代,教育很有必要重新祭起"勇敢"的大旗,我们必须对"勇敢"有一个深刻的、理性的理解,而不是笼统的说法,即: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塑造现代化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84.
围绕《金色笔记》从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分析安娜所面临的伦理困境、精神困境及其所做出的伦理抉择,对作者莱辛的婚姻伦理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5.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黄开红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访学期间,先后两次采访了该院博士生导师聂珍钊教授,内容主要涉及到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游戏理论的学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聂教授认为:游戏理论对文学研究是否适用还值得商榷;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学理是建立在伦理选择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论,它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外文学批评界的极大关注,主要是由于它契合了当前文学批评的实际需要,将文学批评从一个只注重理论演绎而忽视文本分析的死胡同中带了出来。聂教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一些最新核心术语进行了解释,对文学的教诲功能与审美的关系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86.
通过论述知行一体概念,提出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改革,引入案例教学、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以第二课堂为依托,引入体验式学习机制;改革评价方式,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合理结合,全方位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7.
先秦文学是先秦伦理思想的载体,并确证了此时期的文学与伦理学的非界分性,是对文学与伦理学原始存在的指认,揭示文学伦理的历史存在的真实性,使文学的伦理学功用性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88.
布拉伊多蒂致力于建构跨物种的身体共同体,批判了人文主义的统一主体,在生成伦理学基础上推动激进的后人类主体性,将统一主体性转换到游牧主体性。该主体具有强烈的集体和关系论意识,展现为一种具身化但又偏颇的负责形式。游牧的后人类思维是关于外部世界、开放空间和具身化实施的生态哲学,力图在一元论本体论的框架下思考自然—文化连续统一体,体现了生命本身的唯物论与活力论的双重力量;当代大学要从全球定位的新型关系定义自己的后人类星球使命,重构人文学科的学术领域、伦理架构与多元未来。布拉伊多蒂的后人类批评理论强调履行政治与伦理责任,倡导批评与创造相结合,思想的“积极性”变成实践的“行动力”。尽管其理论具有乌托邦的畅想色彩,但推进了全球“生命-政治学”思潮的发展,表达了全球化时代的后人类中心主义的愿景,体现了身体塑造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89.
当代灾疫既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人为的灾祸。由此,《灾疫伦理学》将灾疫纳入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检讨灾疫频发的人类原因,拷问当代人类的存在困境,探讨摆脱人类世界风险和全球生存危机的出路,必须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境文明观念。围绕生境文明的建设,灾疫伦理学探讨了灾疫防治的目标、公理、原则,以及建设生境文明的实践行动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确立起前进的路标。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学者对伊壁鸠鲁派与斯多葛派伦理学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研究视角来对西方伦理学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对两派伦理学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的研究折射了西方伦理学如何在最初成为西方哲学独立的分支、又如何在近代逐步形成基础核心的地位,以及在现当代又怎样回到了重新界定自身价值的位置上。伦理学界定自身的过程反映出西方哲学史本身的发展——启蒙运动、现代性问题、对边缘群体以及微观权力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