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85篇
科学研究   31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墨戏画属文人画范畴.在创作主体这一方面来说,最突出的便是游戏态度;画家以随机触遇的感兴为创作动因,而不事先构思,惨淡经营;墨戏画力求摆脱既成的"格法"程式,不求形似,逸笔草草,重在创造新颖奇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22.
乡戏     
第一次在乡下看戏让我有些吃惊。禾场里用几块门板架起了一个戏台,台上光线暗淡,有一盏汽灯。还有两三盏长嘴油壶灯,都用草绳从台顶吊下来,冒出滚滚的黑烟。台上两个演员像是若隐若现的鬼影,其中一个正旋着一把什么油布伞,与另一个肩并肩高抬腿原地大跳,大概是作跋山涉水态,直跳得脚下的门板吱吱有声摇摇晃晃。伞旋得越来越快.激起台下一阵叫好。后来我才知道,这里正在演出一个打土匪的“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我不记得这出戏有革命战士打伞的情节,大概是某演员有快速旋伞的绝活儿,不旋给乡亲们看看是不行的,剧中的解放军就只好旋着伞上山剿匪了。  相似文献   
23.
元蒙统治者对汉儒的轻贱和对汉文化的轻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元代文人因此不得不结束科举仕途的美梦,跌入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他们踽步街头,流连青楼,得以同市井平民广泛接触.他们熟悉市井百姓的语言,了解平民的形象,接受人民的观念,带着民族之仇、国家之恨写出了一部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元代杂剧.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它洋溢着突出的俗文化意识,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群众的共同心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俗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二是塑造了众多下层平民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风采;三是舞台形象类型化,情节关目雷同化;四是反映了市井平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本文试图对元公案戏俗文化品格之表现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寻分析.  相似文献   
24.
贵州地戏文化"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译介模式的支持.只有使外宣的译介模式达到各方面的标准要求,才能提升外宣效果,使傩文化推广到更广阔的空间.培养高素质外宣翻译人才、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打造贵州地戏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实现贵州地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保护传承与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5.
太宰治的魅力不仅表现在他矛盾的出身、传奇的人生以及玄美的文字上,其最大的魅力所在我认为恰恰是他一生对"真"的不懈追求,即是说人格魅力才是太宰最大的魅力.把戏作派作家太宰治和"真"联系到一起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但若认真分析他的人生或者仔细研读他的文章就可以发现这正是太宰引人入迷、人气极旺的深度原因.鉴于他一生与众多女人的纠葛以厦文字中的优柔寡决,有人说他女人气;但是从他对朋友、对金钱、对友邦,总之对生活的态度上又足见其胸襟之宽广,这个角度上讲太宰治是个真正的男子汉.无论是文学还是生活,他都有女性的纤细、柔美和男性的豪爽、敞亮,活得真实、坦率,这便是日本作家太宰治的真正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6.
27.
李渔是一个兼擅戏曲和小说创作的作家。把小说当作"无声戏"来看,当成"传奇剧"来写,这是李渔对自己小说观的理论概括,体现了他对中国古典小说与戏曲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李渔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与戏曲相同的审美倾向,表现戏剧性的情节因素,渗透戏曲表演艺术的技巧等等,这使李渔小说在独创一格、独树一帜的同时,也造成了人物形象的类型化、脸谱化等不足。  相似文献   
28.
一代诗圣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意思是说,无论是今人、古人的作品,只要有“清词丽句”(即清新优美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学习。可见有无“清词丽句”,是评判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考场中,我们一定要字斟句酌,用“清词丽句”去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29.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多是在一个虚设的情境中,展现一个体现劝惩性讽喻主题的故事,其最大的叙事特点是情节新奇曲折,引人入胜。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经验,常用正反转换、峰回路转、同异对比、以心造物等技巧来构造情节,以达到新奇效果。  相似文献   
30.
崔护故事首见于唐诗《题都城南庄》,后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将其本事衍为故事,宋代更是产生了关于崔护戏的杂剧雏形,至金元时期的崔护戏已经有了多个剧种。从崔护戏的缘起讲起,以不同时期崔护戏演变的不同剧本为例,通过具体作品版本的的变化来分析不同时期崔护戏的流变情况,这对崔护戏的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