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7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567篇
教育   53523篇
科学研究   2616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9139篇
综合类   4216篇
文化理论   86篇
信息传播   995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847篇
  2022年   670篇
  2021年   802篇
  2020年   1039篇
  2019年   898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1007篇
  2016年   1363篇
  2015年   2437篇
  2014年   5780篇
  2013年   4781篇
  2012年   5561篇
  2011年   6451篇
  2010年   5644篇
  2009年   5379篇
  2008年   6331篇
  2007年   4662篇
  2006年   3783篇
  2005年   3446篇
  2004年   4392篇
  2003年   3636篇
  2002年   2843篇
  2001年   2476篇
  2000年   2639篇
  1999年   700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43篇
  1996年   324篇
  1995年   324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樊慧  张明 《体育科研》2003,24(2):13-16
采用个案研究,考察了系统的心理训练对提高速射运动员心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心理训练能有效地提高速射运动员的心理稳定;心理训练必须与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且要长期有序的进行下去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目标设置和认知训练的有关理论能有效地帮助运动员的端正比赛时的心态从而促进运动员的比赛发挥。  相似文献   
12.
韦内灵 《体育科技》2003,24(4):11-14
区域联防虽然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防守形式 ,在具体运用中 ,只要针对性强便能起到人盯人防守所起不到的作用。试就区域联防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运用的有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对我国男子撑竿跳高运动发展状况进行研究 ,并从体能训练的角度对运动员专项能力模式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中外优秀女子短距离自由泳选手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福冈世锦赛以及2001年广州9运会3次游泳比赛半决赛和决定的分段成绩,前后程成绩差值,各主要技术参数(包括出发,转身,途中,划频,划幅,游速等)的比较,分析子女50m,100m,200m自由泳选手的技战术特点,了解我国选手与世界优秀选手的差距,明确赶超目标,寻找突破方向,为中国游泳今后的腾飞,为实现奥运战略目标,提供基本技术参数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在激烈运动、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后,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得到调整恢复,是运动训练工作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积极性休息是训练过程中消除疲劳、加速体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其形式方法多样,在运用方面也应有所选择,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目前世界短道速滑领域先进的多学科生物监控手段,对力量训练、赛前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生物力学手段对技术变形的提前预警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7.
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咀克赫茨伯格(Fro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地区的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的调查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的,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赫茨伯格把前者叫做激励因素,把后者叫做保健因素。  相似文献   
18.
针对投掷运动员赛中出现的心理过度紧张现象,运用心理学原理并结合投掷运动项目特点,提出了赛前、赛中、赛后心理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3,(16):59-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