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太阳 《中学生百科》2011,(36):26-27
假如在A、B、C三个人中,要有一个人必须去死,并且由D来决定,那么,无论摊到谁头上,他在心里绝对都不会服气。但是,如果不是由D来决定,而是让A、B、C三人抽签决定生死,结果就显而易见:不管是谁倒霉,他都没有话说。原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是人来决定,一定会被怀疑可能搞鬼,不公平;但是,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也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数字校园"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如何在数字校园平台上,提升学校管理效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让数字校园凸显人文管理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提供个性化功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与透明化管理,是突显管理人文性的集中体现。大多数数字校园都是统一界面和布局,并不适合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与审美要求。在数  相似文献   
63.
郝保伟 《中国教师》2011,(20):24-26
<正>特级教师作为我国中小学教师中最为优秀的一个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政府给予他们更多的荣誉和支持,学界开始将他们作为一类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社会则赋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特级教师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公共资  相似文献   
64.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与坚持,不但让莫言问鼎诺奖,也终功成名就,甚至成了"社会公共资源"。高密诗人李丹平点评:"高密再也不是以前的高密,它是中国的‘文学高地’,‘国家的圣地’。"在以英、法为主流的阅读市场中,莫言的作品是被翻译最多、最精准的华...  相似文献   
65.
逐名与逐臭     
名利如同玻璃,会被你的疯狂敲碎。最近有两件事情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一个是"市长接机",赵本山一行的商务包机,因天气原因备降常德机场,常德市市长亲自接机,并与赵本山合影留念。一个是"踢馆事件","打工皇帝"唐骏应邀到南京林业大学作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演讲,遭遇"踢馆"。一个女大学生拿着一沓"西太平洋大学"的学位证书,请唐骏签字,并说:没有道德的人不应站在高校的讲台上。市长有追星的权利,只要不动用公共资源就行:学生有热捧唐骏的权利,也有"踢馆"表达反忽悠的权利。在众说纷纭之时,我觉得背后还有更为深层的东西,即人们对于名气的倾  相似文献   
66.
本文运用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的美国学者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关于公共资源管理理论,对图书馆治理的主客体、组织形式、制度环境、监督机制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图书馆管理体制必将变革并逐步向公共治理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67.
一直以来,频出的"嫩官"让公众愤懑不已:广东揭东,28岁的江中咏当上了副县长,在质疑声中被免职;安徽安庆,22岁的常骏生出任团县委副书记,在质疑声中免职出编;湖南湘潭,"85后"副处级领导徐韬,异地出任副县长,在质疑声中被免职……这一群被破格提拔的官员,公众质疑他们的学  相似文献   
68.
郑钢 《教育》2013,(15):64
前不久,笔者随浦东新区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团到英国贝尔法斯特和伦敦学习和考察,对当地社会公共资源与学校教育对接,推进社会"大教育"的做法印象深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社会处处是课堂。公园:为儿童设计活动天地在英国,大大小小的公园随处可见。公园并不收费,也没有围墙和大门,  相似文献   
69.
本文运用经济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宁夏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宁夏的管理现状深入剖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宁夏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前不久,在上海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八旬老人因腿脚不便被拒上公交车,随后老人与其儿子在车队大闹,直到民警接报赶到现场,事情才得以平息。最终车队特派一辆空车,将父子二人送至目的地。这不禁引发了我的思考。从车队的角度来说,他们拒绝老人并非没有道理。老人腿脚不便,上车都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司机见状有些担心,我想,司机担心的不仅是老人的安危,更是关乎其他乘客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