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97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20世纪20年代,是约翰·雷斯爵士掌管英国广播公司(BBC)并把它改造成一个公共广播机构的年代,他确立的原则是:“广播服务不能仅仅用于娱乐。”它必须为公众利益服务,不仅要提供最新的新闻和信息,而且要提供教育和文化。之所以确立这个原则,是因为广播使用了作为公共资源的电波频率,它必须被垄断;而这种垄断也成为BBC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之后的电视发展中,同样的原则得到了遵循。  相似文献   
92.
注意公共信息资源的商品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均 《新闻记者》2006,(3):32-33
我国目前职业道德水平不如人意,“职业人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履行往往持漠视态度,而对‘权’和‘利’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想方设法绕开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用手中的‘权’来为个人或小团体谋利。”事实上,那些拥有公共信息的部门和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共资源进行有偿转让的“商品交换”倾向,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现出了。  相似文献   
93.
公共资源供需及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经济学通过私人成本——效益和社会成本——效益比较说明公共资源过度使用和供给不足的。本用博弈论的逻辑对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供给不足进行说明。对公共资源的保护措施,建立了相应的模型。说明政府应加强宣传、行政管理及建立相应的机制。提高经济主体保护公共资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94.
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服务社会、贴近公众、资源共享是高校应有之责。目前,社会公共图书馆缺乏,与公众对图书等文化产品的需求不匹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增加公共资源,而不是简单地将高校资源变为公共资源。  相似文献   
95.
采访读者是解决图书馆供需矛盾的关键,也是促使图书馆成为公共资源的前提。基于此,安徽大学图书馆通过书展荐选、邮件推送、使用网络荐购系统、专家论证及实行学科馆员制度等中文图书采选策略,转变采访模式,依据读者的需要建构图书馆的中文图书,进而消解图书馆的供需矛盾,在图书馆公共资源化方面作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6.
在以往的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往往存在多头交易、围标串标、规避招标、采购寻租和标后操控等现象,2007年以后,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都先后建设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按照规定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和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必须进场进行交易,的确有效地减少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的腐败行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瘕疵,而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加管理举措克服这些瘕疵,本文以南昌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例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97.
正教育公共性主要是阐释教育整体面对社会每一个公民、公共财政经费以及公共资源的使用,影响社会中成员共同的必要利益,将教育共同消费和利用的可能性开放给全体公民,其结果为全体社会公民得以共享的性质。张茂聪教授最近出版的《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一书,着重从制约教育公共性核心内容的教育财政、教育资源、公共教育环境等核心要素,探讨了如何建立教育公共性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如何明确政府职责,厘清政策和制  相似文献   
98.
地方债开闸     
八月最后一天,酝酿十多年的《预算法修正草案》终于获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中国距离构建现代财政体系又近一步。现行《预算法》于1995年实施,在财政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法和骨干法的地位,又被称之为“经济宪法”,主要规范公共资源配置,制订“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通盘规则,在财政分配、宏观调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
100.
孙芳 《今传媒》2020,28(5):70-73
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互联网文化映像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实践和反衬。当下,短视频已成为公众认识世界的基本工具。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媒体应立足社会,为公共利益服务。短视频的负向传播导致互联网上低俗信息泛滥,社会文明受到污染。说到底,这是短视频媒体自身价值观失衡的表征。因此,对公共资源广泛渗透的同时,短视频媒体要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平台管理,引导社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