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2914篇
科学研究   302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27篇
信息传播   4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91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506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美国南方重建时期自由民局的政策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民局是美国南方重建时期处理被遗弃土地及自由民问题的军事组织。它延续了内战时期军队实行的强制性劳动合同政策;也根据南方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些新措施,如帮助黑人购买或租种土地;设立法庭,处理黑白人之间的合同纠纷;改进自由民的医疗及健康状况;为其提供救济;关心南方自由民的教育,从思想上改造他们,使其适应资本主义社会新秩序。自由民局在南方重建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在校本教研中重建对话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也就是直接围绕学校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具体的真实的问题展开研究。由于教学问题的情境性和复杂性,再加上参与教研活动身份、地位、角色、知识储备、学术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对具体教学问题了解程度的差异,对解决同一问题往往会有多种不同的思考路径,由此也就产生了各不相同的观点和见解。这时,摈弃“话语霸权”,以平等的姿态和对话的方式参与对问  相似文献   
73.
74.
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基础教育教师 ,在高师院校宣传贯彻落实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具有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组织学院的一些专家教师针对高师院校应如何宣传贯彻落实好《纲要》发表意见 ,并以专题研究形式编发。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贯彻落实好《纲要》发表更多更好的意见。———编 者  相似文献   
75.
程宏 《教师博览》2006,(7):18-20
“有钱人在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因为所有超过家用之外的个人财产都应该被认为是让社会受益的信托基金。”——美国著名富豪慈善家、钢铁大亨安德鲁·卡内基1889年捐出了所有的个人财产,共计3.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30亿美元。捐献的传统与风尚由来已久凡是去过美国的人都会发现很多公益性、慈善性的机构或建筑的名字,常常被冠以人名而不是地名或学科和院系名字,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的教学楼、实验楼等,这些人名中有的是做出重大科学贡献的学者的名字,但绝大部分都是这所机构或这座建筑的捐献者的名字。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相似文献   
76.
当下的文学作品将爱情、亲情、理想、正义、英雄等一切宏大、崇高或带有褒义的字眼解构以后 ,剩下的只是精神虚无、精神危机 ,即价值的失落和意义的渺茫 ,读者不能从中读出力量、信心、希望 ,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笔者在文中呼唤滋润心田的作品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热潮 ,《怀念狼》的问世都是一个好的征兆  相似文献   
77.
78.
79.
公民道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教育阶段.在小学阶段公民道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环境潜移默化法,树立权利意识法,重点时机培养法,将学生的道德水平进行良好的培养,以便提高其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0.
人的发展是不断吸取文化的营养的结果。工业化以来建立起的学校文化一味追求标准化和急功近利,缺乏文化内涵。理想的学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实践重心应该转向对学生多元发展的关注。应当认识到,充满意义的学校文化对于学生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学校要成为丰富和完善人性的场所,就必须对教师的职业角色重新进行定位,走校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