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篇
教育   865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0世纪20年代,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实现了从爱国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其道路是:关心国事,研究国情是转变的必要前提;追求真理,追求光明是转变的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转变锻造了知识基础;注重修养,锐意进取为转变锻造了思想品质基础。  相似文献   
22.
氏族和村社是古代社会的最基本组织。氏族是共产主义的原型,村社只有半共产主义的性质。通过对这两种社会组织的考察,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包括三个方面:财产共有、直接民主和互助友爱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3.
试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的隐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理论带有马克思特有的隐性话语。对比他在此前的著作中,交往的主体———人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由人本主义的思想转到认为人是生存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的个体。而人的交往环境则是社会的普遍异化以及交往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24.
列宁亲自制订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截然不同,却均抓住了各自面临的主要矛盾,拯救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剖析其问之实事求是态度及与时俱进精神,了解其中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之突破与发展,对把握列宁主义精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5.
赵乐义 《中国科教博览》2004,(11):167-169,176
人的解放首先是指人从保证劳动者生产、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中解放或释放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标志是人们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完全由机器或某种更高级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劳动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及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6.
采访冯波博士之前,记者对有关资料上显示他是中共党员多少感到有些惊喜。 冯波是浦东新区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从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学成归来后,短短两三年间,他不仅帮助医院按三甲的标准组建了内分泌科,而且率先成为浦东医学史上第一批研究生导师。在医院十楼的医生办公室,记者见到的冯波是一位一脸正气而又充满友善的年轻人,言谈中,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以及对祖国、对患者的拳拳之心让记者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27.
28.
1903年,列宁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灌输理论。在特定地历史条件下,毛泽东借鉴学习并发展了该理论,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灌输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真知灼见不仅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必要的,而且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也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9.
那轮始终让人魂牵梦绕的南湖月色,是你轻洒在七月河床上无声的诺言吗?那轮始终让人披荆斩棘的南湖红船,是你栽植在华夏大地上灼热的希望吗?当记忆的碎片,再也无法被一种牵挂所愈合时,对岸的你是否还会和从前一样,习惯地从一段风景走进另一段风景,从一种辉煌走进另一种辉煌。  相似文献   
30.
党红 《高中生》2011,(21):4-5
伴随着党的任务的变化、党的建设的需要和历史的更迭,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经历了数次变化。这些变化大致发生在5个时期: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二大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