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3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5篇
教育   22420篇
科学研究   1567篇
各国文化   161篇
体育   467篇
综合类   1090篇
文化理论   133篇
信息传播   211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294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75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2173篇
  2013年   1870篇
  2012年   1997篇
  2011年   2254篇
  2010年   2177篇
  2009年   2006篇
  2008年   2213篇
  2007年   1735篇
  2006年   1397篇
  2005年   1107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1093篇
  2002年   1085篇
  2001年   876篇
  2000年   677篇
  1999年   297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余岢《石湾瓦,天下甲》(参见080833)一文中将《石湾陶瓷》票图上的“踏雪寻梅”和“昭君出塞”两件作品称作“瓷雕”,这是不对的,事实上应为“陶塑”。  相似文献   
22.
23.
24.
刘轶丹 《收藏》2009,(12):94-95
所谓造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东汉末,丹阳人笮(ze)融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盘,下为重楼,做黄金涂像,衣以锦彩(见《后汉书·陶谦传》),这是关于中国造像的最早记载。造像可分为三种,即石像、铜像、泥像。三种中,保存下来的以石像最多,铜像次之,泥像则较少。  相似文献   
25.
隐喻是构造词语新义中的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新义的产生往往是人们以熟识的某一领域的经验为基础.去说明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从而形成了一个隐喻的概念系统,引申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从日常用语、社交礼节、习俗格言、典故、宗教信仰等几个方面对英汉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强调学习一种语言对它的背景文化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27.
汉语中的结构助词“的”是个使用率极高的词,因此,它往往不被重视,使用不当的情况也就时有发生。举例如下:①越南和中国两个民族具有的数千年历史的兄弟关系。从句末的句号看,这应是一个单句。但是由于“具有”后边多了个“的”字,就使前边应为主语和谓语的词语都变成了“兄弟关系”的定  相似文献   
28.
郭立珍 《兰台世界》2006,(8X):56-57
“节俭”一词在先秦汉代的文献中就已经时常出现,作名词表示在人们在生活或消费上的克制、约束行为。“节俭”为什么能表示人在生活、消费行为上的克制、节省行为呢?本文旨在对这个词进行一点浅显的考证。  相似文献   
29.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0.
贵州方言以西、东、南几大类型为最大的分类特征,其根源在历史沿革。黔东南“苗疆”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导致其在贵州方言分野中的特殊地位,有关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包括方言在内的贵州历史、文化等研究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