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教育   5254篇
科学研究   740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196篇
综合类   294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57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644篇
  2007年   486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27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关于著作权刑法保护问题,我国台湾地区采用附属型立法模式,大陆则采用集中型立法模式;价值取向上,台湾秉承“人格价值观”,大陆则吸收了“财产价值观”理念;主观归责条件方面,台湾没有以营利为目的的规定,也不限于故意,过失也能构成犯罪,客观归责条件为,行为人实施了著作权法列举的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大陆则不同,它强调主观方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故意”,二是“以营利为目的”,客观归责条件也有两个方面,即(1)实施了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或销售侵权复制品的行为;(2)情节严重。关于著作权犯罪的刑事处罚,两岸在刑种设置和程序安排上也有很大区别。由此,完善我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具体构想为:(1)建构附属型刑法保护模式;(2)严密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法网;(3)采用自诉与公诉相结合的刑事追究程序。  相似文献   
102.
论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受贿罪得以成立的构成要件之一。该文分析了“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受贿罪构成之要件的诸多弊端,即造成刑法理论上的冲突,带来立法与司法上的困惑。从而得出结论,不应以其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而应作为一个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03.
发展农村高等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各地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号召,通过推进农村职成教育和农民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各类人才工程等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优势,主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4.
刘亚坤 《红领巾》2004,(2):92-94
物权法定主义原则,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统一确定,而不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由地决定.物权法定主义原则在完善物权体系、维护当事人物权利益、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物权类型不断出现,物权法定主义原则的局限性也日益显现,但该原则在今天仍具有重大意义,在我国的物权立法中仍有采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5.
教师语码转换的顺应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家Verschueren在其新著《语用学的理解》中提出了语言运用基于“选择—顺应”的理论。文章正是基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对教师语码转换现象做出解释,旨在阐明教师语码转换是对语言现实、教师角色、学生情况、教师心理现实和外语课堂教学特殊性所做的顺应。  相似文献   
106.
亨普尔指出解释有实用方面和非实用的方面,笔者认为实用方面的特征在于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性,并以此为依据给生物学的多种解释形式做出了说明,进而指出生物学解释多样性是有其合理依据的,是由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特性决定的。对生物学解释作为谓的“还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符合生物学发展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7.
古典诗歌作品中的“疑”,除了作动词“怀疑”、“疑惑”、“猜测”等解释外,它在不少诗句中则要作“像”、“好像”、“似”、“类似”、“如”、“若”“譬”“欲”解读。这一项义释,在对仗句的“互同义”中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据,且还可以修辞格中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中得以证明:“疑”、“疑是”均属联系比喻句中本体与喻体的联系词(又称“喻词”)。但这一项义释,除了《广释词》、《诗词曲语辞例释》、《汉语大辞典》有此说外,其最常见常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均无此释义义项。这是这些工具书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8.
关于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问题:一、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概述;二、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适用条件的法律思考;三、适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其它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数学教材中,师生对教材例习题的学习缺乏深入探究,学生虽然学了教材内容,但又不会解题,还有的人解了很多题却说不清思路.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例习题探究学习的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了例习题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程序、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