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34篇
科学研究   79篇
体育   63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8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使解答过程简单明了一、正逆转化例1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自一光滑斜面底端a点上滑,最高可到达b点,c是ab的中点,如图1所示,已知、  相似文献   
32.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某些问题时,若能从力的独立性特点出发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往往可以简化解题难度,提高解题速度.  相似文献   
33.
临界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常见问题,而且结合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的也很多,临界点是物理过程转化的转折点,同时对应极值出现,在临界点的两侧,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状态一般要发生变化,准确找到临界点,并确定极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一、探究质点运动时常用到v-t图象,根据v-t图象可作出哪些判断1.读出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或物体的某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如图1所示,0时刻的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1.求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或物体发生某一速度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图中,在  相似文献   
35.
一、考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问题例1(四川卷)据报道,天文学家近日发现了一颗距地球40光年的"超级地球",名为"55Cancrie"该行星绕母星(中心天体)运行的周期约为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的  相似文献   
36.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有关"弹簧类"问题,由于弹簧总是与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弹簧与其"关联物"之间总存在着力、运动状态、动量、能量方面的联系,本文就此类问题作一归类分析,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37.
一、运动的相关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相关分析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实质是研究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所应用的规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此类问题应注意:(1)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  相似文献   
38.
学生在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矿v-t图象和公式后,如何选用合适的公式,怎样理解和运用图象的意义.这对于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9.
在高考复习中,老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知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解决同一物理问题,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去体会物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复习效果和综合应用能力.下面就一道习题提出几种解法,诚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为谢.例如图1所示,一辆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做直线运动,今在车的右端轻  相似文献   
40.
矢量运算在高中物理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不同于学生已知的代数运算。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此实验虽然以力为对象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但此定则对以后所学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都适用。因此,通过实验让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的法则对今后学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其方式方法既不同于以往学生熟知的从实验现象出发去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实验,也不同于那些通过获取实验数据去分析归纳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实验。此实验第一次运用了等效代替方法,通过理论值与实际值对比,来获取实验结论。实验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学生就会表现出实验的目的不清,思路不明,方法不当,结论模糊,实验过程走过场,起不到验证结论、深化知识的目的。为此,笔在此提出做好本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