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9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是文化的根源所在。灿烂的中华文化因经典诗文而千古流传,伟大的民族精神靠经典诗文四海传扬,浩然的人间正气凭经典诗文代代传承,精深的汉语文化借经典诗文发扬光大。吟诵经典,可启迪心智,清静灵魂,感悟人生。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江苏路第五小学,把"小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落实"两纲"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同时也与语文、品社、音乐、美术等人文学科的  相似文献   
32.
<正>一、重读"孟母三迁"蕴含的唯物论思想,领会求真务实"孟母三迁"的故事影响深远,千古流传。从坟茔到市场,继而落脚书院稳定下来,看到有书香之气、儒雅文风相伴,看到孟子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孟母的这个做法符合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已经理解并运用了人文环境与个人成长之间关  相似文献   
33.
我们的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复兴,实际上就是再现历史辉煌。再现辉煌,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那么,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辉煌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社会富足、生活殷实……但除此之外,还需要高度的文明。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终极追求。缺乏文明的社会就如同暴发户,缺  相似文献   
34.
“长河渐落晓星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描写星辰的千古名篇,字字句句中都可见人类对于星空的好奇与向往。随着科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人类渐渐开始对地球、宇宙都有了初步的认知:原来俯仰之间的漫天星辰,只是宇宙中无数星体成员的映射。但奇妙而客观的观测数据并未浇熄人类对宇宙的美好想象,反而激发出了一代代科学从业者更为热切的求索之心,甚至由此而衍生出对地球和行星动力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寸阴寸金”之说,来之惜时的古代文人。“寸阴”一语初见于汉。《淮南子·原道训》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自此,以“寸阴”指称时间大为流行。唐末王贞白有世所传诵的名句:“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白鹿洞二首》)苏轼《和方南圭寄迓周父之》云:“共惜相从一寸阴,酒杯虽浅意殊深。”朱熹《偶成》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未可轻。”诗中“寸阴”显然是指极短的时间,然而在“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中,“寸阴”是一个有一定值的时间。那么,“寸阴”如何求解其值呢?光阴,意即光的投影。光影当…  相似文献   
36.
王秀华 《成才之路》2011,(17):79-79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毛主席《卜算子.咏梅》中的名句,历年来被人们喜爱和传诵,更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乐观向上,不断进取。我也很喜欢这句诗,我时常觉得,用它来形容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在辛勤的耕耘后收获时的愉悦心情,似乎更为恰当。当我凝视毕业照中38张山花般灿烂的笑脸,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和强烈了。  相似文献   
37.
中考重视对古诗文的考查,2009年各地中考对背诵古诗文的检测方式丰富多彩,具体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8.
许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脑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是腹中空空,缺乏对知识的积累。其实,我们学习的课文汇集了人类文明的精华,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常用常新。因此,对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失为写作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39.
吴国珍 《学语文》2013,(5):47-48
《采薇》中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玄认定为诗经最佳句,王夫之更从中概括出文学创作的反衬手法,其《姜斋诗话》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我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诗广传·卷三》在对“昔我往矣”等句的阐释中又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观点。他说:“往伐,悲也;来归,愉也。往而咏杨柳之依依,来而叹雨雪之霏霏。善用其情者。不敛天物之荣凋以益已之悲愉而已矣。”  相似文献   
40.
在新课程语文中考中,第一项往往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这些知识一般来说是较为基础的东西。如拼音、汉字、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默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