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13452篇
科学研究   632篇
各国文化   134篇
体育   342篇
综合类   421篇
文化理论   67篇
信息传播   127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644篇
  2015年   1336篇
  2014年   2931篇
  2013年   886篇
  2012年   979篇
  2011年   1243篇
  2010年   995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1230篇
  2007年   828篇
  2006年   593篇
  2005年   542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72.
晓河 《声屏世界》2006,(12):52-52
播说结合的样式顺应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快速发展变化趋势,如何丰富有稿播音,真正让“有稿播音锦上添花”呢?主动添加,将“播”与“说”结合,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尽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手段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有稿播音,有文字依据在手,眼中似乎也唯有“播”的依据,各种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都有用武之地,却难以找到“说”的感觉,如何找寻突破口呢?不妨从细节入手:树立“翻译”意识。在有稿播音中,首先,我们必须将书面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语言。如:将“均”改说“都”“,系”改说“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比如“,若”…  相似文献   
73.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74.
口述新闻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苹 《传媒》2006,(7):52-53
近年来,“口述实录”这种记录个体情感故事的报道形式风靡武汉各传媒。“口述实录”这种报道形式已在广播、电视及报刊中广泛运用,而且采用“讲故事”方式报道新闻的做法也越来越多。有报纸更在做专题新闻策划时,借用口述实录的表达形式,采用口述新闻,使小版面上有了大容量,做足做活了新闻,赢得了读者好评。口述实录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忠实记录,原汁原味地讲述故事本身。由此可见,“口述新闻”是一个再确切不过的好名字,因为它“讲”故事、“说”新闻,而不是通过记者的展示来呈现故事。口述新闻找到了一种恰当的方式,由“讲述人用语言把目击的新闻和发生过的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75.
姚加炎  李康 《视听界》2006,(2):95-96
音乐、音响、语言、意境等等,广播综艺节目凭借想象力的能量,扩展抒情与叙事的宏大空间,延伸其无止境的审美内涵。《谁都可以说江南》(江苏电台,获2004年度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大奖)凭广播“说”的特长充分展示了广播综艺节目的贴近性与美誉度的结合。《谁都可以说江南》没有在先贤的华章中流连忘返,不是牧歌式的一咏三叹,而是在贴近生活与贴近听众上下足功夫,试图让听众在诗意江南的原本印象中“听”出烟火气。广播是和大众贴得最近的媒体,最食人间烟火。烟火气,有时候就是广播的生命力。如何使广播文艺节目不是贵族式的独立寒秋,不是雪峰式的…  相似文献   
76.
说实话     
《康熙来了》的制作人詹仁雄结婚,小S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穿的西装也太丑了!新郎无比尴尬。客人却无比开心,因为小S替他们说了想说而不敢说的实话。小S问一个武打女明星:“你难道从来不刮腋毛?”她摸着“上流美”许纯美的皮草披肩问:这——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77.
陈蔚 《中国广播》2006,(3):65-66
新闻评论早已是一门显学,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而脱胎于新闻评论的新闻点评则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点到为止”的评论,主要目的在于启发思维,引导解读。在不同媒体中,新闻点评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鲜明的特征。以广播而言,新闻点评实际上是伴随着新闻从“播”到“说”而诞生的,它既承担了以往评论、述评的某些功能,又有衔接、串联新闻,保持“主持式”新闻流畅的作  相似文献   
78.
目前在广播电视新闻播音表达形式上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之议。传统意义上的播音是播音员依据文字稿件运用有声语言进行的二次创作,在完整、准确传达信息的同时,表达形式上更侧重于播读。近  相似文献   
79.
时代商报的时评版面,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生长:大时代之下的中国民间,蕴涵着无限的具有崭新价值判断观的新事件新问题,作为媒体,我们相信“没有不可说的话,只是看该如何说”。那么我们必须提供一种有理性的有独特价值观念的东西,让读者在读来轻松的同时,收获一种靠前的判断。时代商报只是一份区域性报纸,但我们相信在传媒时代,一张优秀的区域性报纸的声音可以传遍全国。而评论正是这张报纸的声音。一朵花里面的精神内核民生倾向的评论不同于政治评论,我们关注政治,但我们同样关注民间的细小生态绽放的璀璨之花。一朵花里面有精神内核,我们以一…  相似文献   
80.
李宁 《记者摇篮》2006,(9):49-50
近几年,说新闻类型的广播节目纷纷涌现,这是资讯时代的产物,也是广播在以传播为中心转达变以听众为中心的进程中,寻找到消息密集型新闻节目较好的传播方式之一。集编采播合一的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编辑意图交新闻稿件以叙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新闻事件。主持人可以在新闻稿件之间进行提示、串联、“评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