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2346篇
科学研究   52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3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62.
以美国堪萨斯大学文理学院历史系为例,阐释美国博士生教育独具特色的校院系三级管理架构,以系为主导的博士生录取制度,贯通式课程体系和讨论讲座形式的教学方法。探究其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贯通式课程体系、专业学术训练、全过程考核制度等方面的举措,以期对我国人文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3.
40年间,中国的博士生教育疾行了西方国家花费一个多世纪走过的历程,成为博士学位产出的大国。博士生教育主要关注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锤炼,是我国走向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进而在建国一百周年之际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决定性一环。通过概述我国实施博士生教育40年的发展状况,分析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其缘由、瓶颈和突破方向,并列举当前可以付诸实施的四项改革举措,通过重塑博士生教育体系,促进博士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4.
论文致谢语是博士生学位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具有公开传达谢意的功能,而且包含着对博士学习生涯的自我反思与总结。对论文致谢语的分析,能够获悉博士生的成长支持与情感关切。研究运用NVivo11对100篇教育学博士生学位论文的致谢语进行了分析,发掘了教育学博士生在支持与情感两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为提升教育学博士培养质量和改进论文致谢语写作提供了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当下教育学博士生的学术支持主要来自导师,多以想法与工作上的指引为主,精神支持以家庭和同侪为主要来源;焦虑、怀疑等负面情绪与自信、希望等正面情绪相依并存,接受与价值选择是博士生在学术情感中的主要关切;聚类分析发现,学术与精神支持同多类情感产生了显著的相关关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需要有温度的导师支持、有力度的学校支持和有广度的同侪支持等三个建议。同时需重视论文致谢语的传意和自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65.
导生关系是博士生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梳理发现,西方学者关于博士阶段导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三条分析路径:微观视角下的学术互动研究、微观视角下的伦理关系研究、社会实践理论视角下的学术互动与伦理关系研究。具体而言,微观视角下的学术互动研究关注导师指导及师生人际关系模式对博士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微观视角下的伦理关系研究关注导师和学生对伦理问题的不同理解及互动中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社会实践理论下的学术互动与伦理关系研究既从“实践网络”的视角展现了结构性力量对博士生导生关系实践的影响,也从“实践架构”的视角洞察了博士生导生关系实践中所隐藏的殖民主义、新管理主义等权力问题。这三条路径分别从博士生学术社会化、博士生学术主体性及社会实践理论进路等方面为进一步展开我国博士阶段导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镜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6.
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相似文献   
167.
高小建,1976年出生于陕西省白水县,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他凭着对科教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敬业精神,刻苦钻研技术,创新进取,用一滴滴辛勤的汗水、一项项先进的技术成果,谱写出一首首新时代科研人的青春之歌。  相似文献   
168.
众所周知.材料、能源、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是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在全球能源日趋枯竭的当下,发展新型能源材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研究者所重视。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孔令斌正是一位在新型能源材料研究领域刻苦钻研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针对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和组装技术进行着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9.
他来自温润的江南水乡,有着江南文人风骨:刚健明朗.器识高爽:他搏击在现今全世界炒得火热、号称未来有万亿市场的新兴行业:他的事业.紧紧地与中国物联网行业的腾飞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江苏省物联网技术首席专家、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络及物联网领域资深专家、东南大学智能网络与测控系统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俊杰教授。  相似文献   
170.
姜成林教授,博士生导师,1942年7月生,云南威信人,微生物学专业。曾任云南大学省微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所长,原教育部微生物资源开放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德国天然产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天然产物联合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抗生素杂志》编委,中国微生物学会、美国科学促进会、纽约科学院、美国微生物学会、日本菌种联盟、日本放线菌学会等会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