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36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23篇
教育   60840篇
科学研究   3562篇
各国文化   1397篇
体育   2934篇
综合类   1863篇
文化理论   670篇
信息传播   11152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860篇
  2022年   565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965篇
  2019年   1061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1320篇
  2015年   2254篇
  2014年   5871篇
  2013年   5096篇
  2012年   6058篇
  2011年   6775篇
  2010年   6235篇
  2009年   6208篇
  2008年   7609篇
  2007年   5728篇
  2006年   4467篇
  2005年   4516篇
  2004年   3405篇
  2003年   3034篇
  2002年   2232篇
  2001年   2166篇
  2000年   1755篇
  1999年   437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142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941.
张晓玲 《青海教育》2014,(12):27-27
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中心和重点。巧妙运用“读、思、论、融、知”五步教学法对达到这一目的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942.
近年来,党中央持续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加大投资力度,民族地区教育设备不断完善,其中就包括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辅工具,融合了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适合民族地区的学生和课堂。  相似文献   
943.
944.
王鑫 《江苏教育》2023,(7):61-64
高中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历史解释”素养划分为4个水平,不同水平能力之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关系。4个水平大致可概括为分析所学历史结论、史论结合叙述历史、辨析不同历史解释、验证已有历史结论或提出新的解释,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这些水平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945.
历史材料解析题是基于大量史实的呈现而创设新的学习情境,成为推进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教师通过命制高效而新颖的历史材料解析题来推进历史教学,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而且也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尝试以"茶事物语:小叶子大历史"为主题,模仿高考材料解析题的样式,以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原则,以推进历史课堂教学为准绳,探索历史材料解析题命制的程序、逻辑与思路,期待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历史教学的有效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946.
摄影术发明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快的获得图像,记录当下,保存历史。而在摄影师Melissa Zexter的世界里,摄影的重点已不在是技术带来的便捷,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冥想时间是她一直在寻思的。于是便有了属于她自己独特的"缝纫摄影术"。简单来说那就是用针线在已完成的摄影作品上进行二次创作。通过缝制,作品被建立起了另一个面,并被予以一股新的情感。  相似文献   
94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与契机下如何让民主之花绽放并结果?作者以历史教学为平台,在解构民主意识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团队成员的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进行了探索性认识。  相似文献   
948.
《考试周刊》2020,(93):139-140
运用历史地图的目的是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运用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运用历史地图时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历史地图,运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方法指导,与其他类型的史料配合使用。此外,还需关注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达成情况,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9.
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是怎么来的,你可能不知道吧?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作“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术削成长方形的木板,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荼(tu)和郁垒(lei)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  相似文献   
95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提到“氾胜之书”,但同版教师教学用书却写为“汜胜之书”,到底哪一个正确呢?《汉书·艺文志》载,“氾胜之十八篇,成帝时为议郎”,这应为后世通称的“氾胜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