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2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作家阿来,试图通过桑丹、格拉这一对母子简陋而本真生活的再现,来反讽文明与道德虚伪与浮饰,从而以民间立场来追寻一种人类本真的原在美。  相似文献   
62.
李冯的戏仿小说是以经典文本为故事材料而产生的新文本,是"对摹本的摹仿"。它对前文本的主题立意进行消解,在叙述方法上创新,带有强烈的颠覆意图和反讽意味。其叙事的主要动机是对以往小说的宏大历史叙事予以无情的解构,并探索叙事的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3.
反讽使王朔赢得了众多的受众,也使王朔远离了受众。文章试图通过王朔的反讽话语与受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文学作品建构正确的受众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4.
王小波的小说以反讽的思辨从容述说着人类生存境况,对生命与人性的健康、健全的存在方式以热情的张扬,作者综合运用各种叙事交流方式,表达了一种宏观的文化现实,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好结合。  相似文献   
65.
小说《飘》中的主人公瑞特.巴特勒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自觉地运用反讽思维,其反讽的多样性、深刻性使之成为反讽艺术的经典人物。它的经典性体现在——传奇式条件中孕育出的主人公瑞特,以其从语言、行为到命运的反讽性显示了其反讽的严整性与深刻性。  相似文献   
66.
《呐喊》《彷徨》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尾,而后期的《故事新编》则为一反讽式的结尾,这二者呈现出主体复杂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67.
反讽艺术贯穿《西游记》写作的始终。从取经起因、人物选择、过程直到结果,一直使用着反讽的艺术手法。通过成书过程,时代背景、思潮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的分析,把形成小说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归结为这一时期文人独特的思索和视点。  相似文献   
68.
冯发云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0-21
新批评理论以文本为关注焦点,采用细读式方法论,长于诗歌分析。由于它与玄学派诗歌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类似,使得玄学派诗歌与新批评思维叠加在一起。在新批评的视野中玄学派诗歌富含张力与反讽、意象与曲喻、戏剧性与伪逻辑等特点,这在《致他的娇羞的女友》中得到全面体现。  相似文献   
69.
夸张、调侃、戏仿、反讽等手法的杂糅,使得东西小说的创作呈现出"搞笑"的叙述表象.但拔开语言的表层绒毛,东西小说的深层结构袒露出来的是作家对当下人生生存困境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70.
施晓琳 《文教资料》2007,(15):103-105
本文认为反讽是《傲慢与偏见》艺术风格的显著特点,Jane Austin用简约幽默的笔墨描绘了一幅乡间生活图,诠释了理性与感性的矛盾与统一,暗含了她对感情与理性的理解。本文试对Austin典型写作手法——反讽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