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5318篇
科学研究   168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86篇
综合类   11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525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41.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选取了八首近体诗:唐诗六首,宋诗两首。其中律诗六首,绝句两首。涉及面广,风格各异。反复分析后,我发现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杜甫的《登高》都是写秋天的景象,意境却大不相同;杜甫的两首七律《登高》和《蜀相》抒写了同一作者面对不同景物时的内心感受,但表现的情感又各有独特的内容;绝句《越中览古》和《石头城》都是怀古之作,结  相似文献   
142.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较多,各年级每册教材中至少要安排五首古诗,这些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学起来十分困难。而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多是读读、讲讲、说说、背背,诗的神韵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教师只是生硬地让学生记住就行了,根本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学生害怕学习古诗,老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此,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不断的探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读中诵,在趣中悟,在情中演等,收效较大。现以我教学《小儿垂钓》为例:  相似文献   
143.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144.
从“断竹、续竹、飞土……”的原始时代《弹歌》到唐宋元明清的浩瀚诗海,随处都可以欣赏到“美”的鲜花。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有的古诗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古诗则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从美学角度来说,“浓妆”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往往更  相似文献   
145.
本文通过对《古诗十九首》的整体把握与分析,论述这一组诗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价值,是汉末士大夫阶层在现实的人生中自我的觉醒和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同时从几个方面揭示了产生这种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启了中国文学注重个体意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6.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古诗教学可以说是学生的重点学习内容,其中也是高考的必考项目。而对于学生来说,古诗学习其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学生没有办法有效地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因此,这就成了学生古诗理解能力不高、考试得分不高的关键。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教师想要促进学生对于古诗意境美的感受,就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感知能力。但是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这就是教师所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高中古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引导学生体味古诗中的意境美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7.
针对当前古诗"独立无序"的组篇现象与"重意思轻意象"的不当教学方法,尝试梳理建构研究主题类化的古诗课程资源,实现课程资源集聚型群组,通过"意象切入""意象捕捉""意象营建"的研究路径,让古诗的学习走向"言""意""象"三者的圆融共生,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在成长中植下中国诗词文化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8.
刘禹锡是中唐独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诗在韩孟、元白诗派外独辟蹊径,自成一派,影响巨大。这与刘禹锡自觉总结诗歌理论是分不开。试以其自己的诗歌理论为指导,以其咏史怀古诗为中心,通过分析其咏史怀古诗内容的旨意含蓄,风格的取境精练、语言警策、想象丰富来显示刘禹锡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49.
实施"首问制"是图书馆权利的一种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静 《现代情报》2006,26(12):116-117
本文论述了“首问制”在图书馆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实施“首问制”提高图书馆服务理念,同时实施“首问制”是图书馆权利的一种体现,是维护和保障图书馆权利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150.
背景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全国上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该平台首次实现了“有组织、有管理、有指导、有服务”的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互联网条件下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多样化、自主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在全国掀起学习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