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65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1.
动词不定式是to加动词原形构成,是动词的非谓语形式,不能在句中作谓语。但它可以作除开谓语外的一切句子成分。所以请同学们记住这句话:动词不定式用处大,除开谓语都用它。  相似文献   
92.
本文将《诗经》中出现的53处所字,根据所字结构的通式,遂一进行检验,分为5种格局;对其中所字和所字结构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几种特例进行了剖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3.
让高一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过渡,是每个高中英语教师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薄弱学校更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完成这一环节的过渡,而正确分析句子成分的能力是初高中衔接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4.
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以及《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句子的定义和句子成分、分析句子的方法、句子分类的标准和类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这些观点和方法各有各的长处。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颜迈编著的《现代汉语》主张的“三级成分分析法”显得更科学、更实用,应当加以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95.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中的三大从句之一,对于定语从句的学习历来都是高中阶段语法教与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众所周知,"定语从句"是连接句子的一种有效手段。熟练掌握"定语从句"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句子结构,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做完形填空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书面表达中的写作妙笔生花。然而,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学生难以掌握和使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广大的学生掌握定语从句是广大英语教师多年以来要突破的课题之一。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摸索并整理出了一套定语从句的教学方法,即同词代换法。对这一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6.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乎?"曰:"未也。方虚骄①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③。鸡虽有鸣者,已无变④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⑤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选自先秦《列子》)  相似文献   
97.
张惠鲜 《现代语文》2013,(5):142-144
汉、越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的名称、基本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定语和中心语的关系以及述语和补语、宾语的关系等方面。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状语与中心语的位置、定语与中心语的位置和宾语、补语同时出现时的语序上。把握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上的规律性,对于汉越双语学习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祝世英 《出版广角》2013,(22):42-43
出版物中句子成分赘余现象比较普遍,出版工作者有义务倡导和保持语言文字的严谨性,自觉规范用词。2013年,笔者编辑了一本有关科技新闻史方面的专著,发现文中多次出现"……见诸于报端"的用法。作为文学博士的作者并不觉得这样用有何不妥。他认为,"见诸于"有文言味道,显得正式书面,虽然于理不合,但用得多、见得多就约定俗成了。我们也经常在媒体和出版物上看到"公诸于众""付诸于行动""置诸于脑后"等用法不合理的短语。"诸"是一个  相似文献   
99.
葛恒婷 《考试周刊》2013,(76):13-16
施莱赫尔根据形态特点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附着语和屈折语。他认为决定语言本质的是两个要素:意义(内含)和关系(外形)。  相似文献   
100.
任涛 《语文天地》2013,(19):7-8
文言文阅读题令高中生最感头疼,大部分高中生都说文言文难。文言文确实难,如果要问学生文言文阅读难在何处,他们会说:"读不懂!"如果再具体询问,大部分的学生会说,每个字都认识,但放在句子中就搞不懂了。为什么每个字或词学生认识,而放在句子中学生就拿不准了呢?针对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青年开头读文言,语汇与文法大多是生的,就一个个字看,也许都认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