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闻界》2021,(3):11-20
近年来,极化现象成为了国内外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的媒介环境,特别是处于转型期的新闻媒体,在诱发和加剧极化现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遵循新兴的数字新闻学范式,从数字新闻的技术生态入手,在对既有研究的梳理和归纳基础上,总结了数字新闻通过赋能、固化与调和失效的路径为诱发极化提供土壤。研究从技术视角为理解极化及其动力机制进行理论补充,同时实践了一条建立在数字技术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的数字新闻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陈力丹  孙曌闻 《当代传播》2021,(1):12-16,36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侵袭,迫使人们处于有限的活动空间,对社会结构和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产生诸多新闻传播现象:这一平日历史的断裂处,信息呈井喷状态;用户新闻颇为积极的公共事件个人书写,与专业新闻实践互为补充、并行不悖;同时,过量的疫情信息推送和分享增强了用户的倦怠心理;随后健康码的普遍使用引发“液态监视”的讨论;因疫情阻隔而走红的“直播带货”被学界关注,外滩第二次金融峰会引发对平台资本主义的研究……这一年本学科的新鲜话题多与疫情相关。其他诸如社交机器人、小编新闻、“可供性”、反思“信息茧房”等话题,均与网络迈入智能化阶段有关联,出现了新的问题需要阐释或用老概念解释新问题。本文所讲的“新鲜话题”,是学术研究的话题,而非新闻叙事或评论,更不是传授营销技巧。但有一些新鲜话题,虽然够上了“新鲜”,却缺少学术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外卖APP的界面设计更有利于用户的认知体验,探讨可供性与用户体验设计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而提出分析方法和设计建议.首先以美团、饿了么为研究对象,对外卖APP主页的用户体验设计要素实施对比分析,并结合可供性理论的三个阶段,设计问卷内容.然后利用网络访谈法对20名具有外卖APP使用经验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后采用SPSS 24.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并归纳设计要点.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得出外卖APP中多样化的信息内容、设计得当的界面布局、即时的操作反馈、趣味性和易识别性的图标设计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从而为外卖APP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受继续教育重心变迁和公共卫生危机蔓延的深刻影响,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学习时空受限、实体操作匮乏、培训实境缺失等因素的制约,寻求课堂、网络和现场之外的第四维学习空间成为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作为移动终端和混合现实技术(MR)的融合体,移动混合现实技术(MMR)具有高度的原真性、沉浸性、交互性和泛在性等重要属性,因而具有构建多种新型学习空间,甚至替代实境的潜能。充分解析继续教育发展动态和MR优势与不足,挖掘MMR教育可供性与继续教育学习空间重构的聚合点,以情境化学习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为理据,尝试为继续教育学员构建一种贴近实境的第四维继续教育学习空间,促使继续教育从传统模式向深度混合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5.
QQ空间作为95后QQ用户曾经进行内容生产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在其逐渐由更新转向停更的过程中,QQ空间在95后用户的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在此背景下,基于平台可供性视角,运用深度访谈法,与15位于1990年至2000年出生的QQ用户展开访谈,试图探析QQ空间在青年一代的社会交往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停更后的QQ空间在用户的社会交往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祁梦莹  谈欣 《视听》2024,(4):133-137
社交媒体平台在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下,成为重要的辟谣信息传播平台。从技术解释视角探究媒介可供性对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内在作用机理,探究媒介平台提供的可供性对辟谣效果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在辟谣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媒介可供性和S-O-R模式为理论基础,构建社交媒体用户辟谣信息分享意愿的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508份有效问卷,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媒介灵活性、用户能动性、情感表达力、社交联结力、全天化推送五个具体维度下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辟谣信息感知和对辟谣信息分享意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坚 《中国编辑》2023,(4):54-58+63
媒介可供性超越了传统媒介研究的主客体二分法,在对媒介演进的研究中,将技术、行动者主体和环境等的相互关系纳入研究视野,还原了技术这一媒介进化主要推动力的生态意涵。当下,出版知识服务面临着诸多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态化体系构建的缺失。文章基于媒介可供性生态意蕴的分析,论述了出版知识服务的本质是生态构建,分析了生态构建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容生态体系、传播生态体系以及多元主体的协同等方面指出其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追溯库恩对科学演进的讨论,阐述行为传播学范式在学科内外生危机之下发展的规范性目标与路径。首先,为统合既有范式、摄领学科变革,行为传播学可以引入可供性理论和差异易感性媒介效应模型作为中层理论,以分别解决跨学科交流中分类学与方法论层面的不可通约问题。其次,本文介绍了认知神经传播范式与多水平随机效应模型可用于行为传播学的方法。其中,被试间相关方法绕过理性人的争辩,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差异易感性变量的同时,通过测量大脑的“行为”由个体推及大众;混合效应模型,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聚焦个体差异与纵向变动,两者都能得到更具外部效度的结论。最后,行为传播学在传播学内部及社会科学中的定位亦得以明晰。本文通过中层理论和新方法的引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播学理论分散、方法乏新的学科困境。  相似文献   
19.
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是数字时代视听文化生态最重要的形塑动力:其一方面推动了视听符号、文本和项目在当代媒介环境下的极大增殖,推动了媒介文化的视听化转向;另一方面也赋予视听内容新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带来了整个视听文化基调的转变。文章基于技术可供性的理论视角,探讨流媒体化作为一般性进程对当代视听文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流媒体的技术可供性促使用户形成了个人化、圈层化、情感化的媒介经验,进而不断培育着一种注重参与性、体验性和交互性的数字视听文化;源于传统影视商业和接受机制的观念,传统影视在流媒体时代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启示我们采用一种既开放又尊重经验的研究策略。流媒体技术的普及持续推进当代媒介生态的感官转向,未来媒介与人的关系将首要由人借由视听文化体验所获得的感官愉悦界定,而流媒体视听文化不过是当代人类信息文明向内坍缩的又一症候,需要以更具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思维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20.
元宇宙的深度场景化加速了媒介形态的变革,也推动了数字阅读不断发展。笔者基于可供性理论总结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该概念包含数据可供性、技术可供性、感知可供性以及社交可供性四个维度。文章结合元宇宙虚拟经济、数字化身、虚拟情境以及虚拟社交网络等要素探索元宇宙阅读场景,并展望数字阅读在元宇宙中的场景建构路径:阅读画像驱动元宇宙阅读场景迭代,人机融合实现用户自主创新与创造;智能技术实现元宇宙阅读的人景融合,数字分身感受阅读场景的“全真信息”;虚拟情境助推数字化身的场景连接,沉浸体验实现抽象阅读的内容场景化;阅读社交化丰富内容创作与传播,参与式阅读实现用户想象思维的具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