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26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孰"与"谁"是一组同义词,但其表义与语法功能都有不同,具体归纳如下:"孰"多指代物;"谁"指代物较为罕见;"孰"可作状语;"谁"可作谓语;"孰"只与介词"与"合用;"谁"可与多个介词合用;"孰"多用于选择复句;"谁"较少用于选择复句。  相似文献   
652.
《尔雅》是中国古代首部同义词典,该书主要辨释文化同义词。成书者坚持一义相同的同义词观,运用了三种辨释方法:1.围绕一个共义辨同中之异。2.抓住主要异点辨同中之异。3.结合文化义辨同中乏异。  相似文献   
653.
《尔雅》是中国古代首部同义词典,该书主要辨释文化同义词。成书者坚持一义相同的同义词观,运用了三种辨释方法:1.围绕一个共义辨同中之异。2.抓住主要异点辨同中之异。3.结合文化义辨同中乏异。  相似文献   
654.
文献检索中主题词的选择和使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思玲 《情报科学》2001,19(7):735-736
主题词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文献检索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本文结合作者文献检索的工作实践,以《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为例,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选择和使用主题词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55.
在共指消解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工作围绕实体共指问题展开,而有关事件共指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由于事件表述的灵活性,共指事件识别的研究重点之一在于如何构建事件表述相似度的计算模型。而在对同一事件的相似表述中,不仅包含词级别的同义表述,还包含语句级别的同义表述。针对该状况,本文基于新闻报道语料的特点,一方面针对词级别同义表述模式的抽取,设计了同义词知识库的自动构建策略,并考虑了缩略语、同位语等情况的处理;另一方面在词级别同义表述模式抽取的基础上,设计了语句级别同义表述实例的识别策略,进而可以抽取同义表述模式并剔除模式中的冗余成分。通过在实际数据集合上的实验,表明了本文策略的有效性。基于抽取到的词级别和语句级别的同义表述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共指事件识别的效果;本文工作也可以视为对共指事件识别现有策略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56.
匡倩 《考试周刊》2011,(58):93-94
作为同义词信息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同义词辨析栏在双语词典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结合双语词典同义词辨析栏的一般处理模式,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分别从释义、举例和区别性信息等三个方面探讨双语词典中同义词辨析栏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657.
中国的汉字传入日本以后,由于两国都经历了时代的变革、各种各样的文字改革,所以字形虽是相同的汉字,但意思相同的词却只占其中一部分。那么,哪一类词属于这一范畴,其特点是什么?本文通过对《伊豆舞女》中的中日同形同义词进行分析探讨,得出中日同形同义词多属以下情形:古代日本从中国借用的大量汉字汉语,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但已完全融入日本社会生活中的词;日本从中国输入大量汉字的同时,他们将汉字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日本的汉字,这其中一部分反过来又被中国借用的词。  相似文献   
658.
关于“舟、船”的辨析 ,前人虽已有过讨论 ,但都未能尽意。本文试图将此两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的考察 ,尽可能详尽地反映“舟、船”在先秦的区别  相似文献   
659.
词义是客观事物在现实中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多样的,反映在词义上,表现为词义的多样化.客观世界尽管纷繁复杂,但有一定的规律,对立统一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反映在词义上,就构成了词义的同义、反义关系.  相似文献   
660.
请看高语第三册中的三个句子: ①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这三个句子中的“可堪”、“哪堪”、“不堪”,从表面上看,“可堪”是“可以能够”;“哪堪”是“哪里能够”,亦即“不能够”;“不堪”就是“不能够”。“可堪”是表示肯定的词语,“哪堪”是表示疑问的词语,“不堪”是表示否定的词语。“哪堪”与“不堪”同义,“可堪”与“哪堪”、“不堪”反义。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在这里,“可堪”要进行反训,即从反面理解,它与“哪堪”、“不堪”是同义词,它是以肯定的语气表示否定的意思,“可堪回首”,就是“不堪回首”。在教材中,需要反训理解的,还有其他一些例子,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可待”是“岂待”,就是“不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