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大脑中的初级视觉皮层对人的视觉关系重大。有些人不幸在这个部位受过伤,便就此失明。不过对这种盲人来说,却经常会出现一种“盲人视觉”现象。他们的大脑有时仍然会使用眼睛所收集到的视觉信息,而他们自己却对这种视觉体验毫无察觉,因为这种“视觉”一般都不太清晰,或者难辨细节。为了在实验室里观察“盲人视觉”现象,科学家在志愿者的身上模拟了失明状态,即利用电磁刺激,造成志愿者的大脑下层神经短时间中断,形成暂时性失明,然后对他们进行观察。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志愿者的面前晃动一个彩色的圆盘,要求他们说出圆盘的颜色和晃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72.
贝克尔被神经学家保罗·巴赫蒙住眼睛,坐到一张覆盖了厚布的桌子前,舌头固定在一个金属接触器上,接触器的另一端连着电脑,电脑连着一台摄像机,摄像机对准了桌面。当球在桌子上前后左右滚动时,她看不见也听不见什么。  相似文献   
73.
张玲  阚保东 《科技通报》2001,17(5):32-37
阐述了近年来发展的高分辨脑电图所实现的技术途径,着重介绍了目前几种有代表性的从头皮电位测量值重建皮层电位分布的方法:解析求解 法、数值求解法(包括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法)和表层成像技术等,系统地分析了这些方法的技术特点,讨论了它们的主要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4.
目的: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500次、1 000次、1 500次)的rTMS(频率为1 Hz,强度为80%RMT),分别测试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结果:1 Hz,80%RMT 的500次、1 000次、1 500次rTMS均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与500次、1 000次rTMS相比,1 5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1 Hz,80%RMT,1 500次rTMS能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 min小于120 min,可作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两个刺激间间隔为25 ms的配对联合刺激(PAS25)能够诱发初级运动皮层发生类似长时程增强(LTP)的突触可塑性变化,且激活的皮层内环路与运动学习激活的皮层内环路相同,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动作表象(MI)和动作练习(MP)等运动学习方案是否能够有效增强或减弱随后PAS25诱发的类似LTP效应,以及皮层内抑制环路在运动皮层类似LTP效应调节过程中作用。方法:选取12名健康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PAS25作为运动皮层类似LTP效应的诱发方案,以MI和MP作为运动学习方案,采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分别测量单独PAS25,MI结合紧跟着PAS25(MI-PAS25),MP结合紧跟着PAS25(MP-PAS25)干预前,干预后即刻、20、40、60分钟的动作诱发电位(MEP)、短时程皮层内抑制(SICI)和长时程皮层内抑制(LICI)的变化。结果:右手拇短展肌测量结果表明,与单独PAS25相比,MI-PAS25干预后即刻、20、40、60分钟时MEP显著增强,MP-PAS25干预后即刻、20分钟时MEP显著降低。MI-PAS25方案干预后20分钟时SICI显著小于MP-PAS25方案,而两...  相似文献   
76.
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采用神经成像和无创性方法对盲人大脑皮质的实验,证实了盲人的枕叶皮质在盲文阅读时显著激活;经常进行盲文阅读的盲人手指有更大范围躯体感觉皮质表征;追踪空间触觉信息在皮质之间的加工轨迹的实验证明,皮质之间功能连通性有助于解释躯体感觉皮质-视皮质之间跨模块可塑性的神经机制.研究结果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来了解大脑皮层可塑性和行为补偿可能性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对重建某些丧失的功能和形成合适的教育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运动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大鼠初级运动皮层(M1)异常β振荡的调节作用,探究运动干预改善PD行为功能的可能原因。方法清洁级SD大鼠18只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Control,n=5)、PD组(PD,n=6)和PD运动组(PD+Ex,n=7),于内侧前脑束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同时于M1区植入多通道电极。大鼠在造模后第1周颈部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旋转行为实验评价模型成功;PD+Ex组在第1周开始进行跑台训练(11 m/min,30 min/d,5 d/周,4周),各组大鼠在第0/1/2/3/4采用自主错步仪进行行为测试;采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观察各组大鼠M1区在第0/1/2/3/4的局部场电位(LFPs),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结果 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Ex组较PD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自主错步行为测试结果发现,PD+Ex组的通过时间、前肢错步数和尾部滑落数及潜伏期较PD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电生理学结果显示,PD组较Control组10~30 Hz的β频段异常增高(P<0.01);PD+Ex组在第1周β振荡的PSD较第0周无显著改变(P>0.05),在第2/3/4周(P<0.05)显著降低。结论运动干预调节运动皮层的功能活性,抑制M1区异常β振荡,进而改善其步态及自主活动能力。推测运动降低PD模型大鼠M1区异常β振荡介导了皮层-纹状体Glu能突触可塑性,调控输入至基底神经节的运动编码信息,最终改善大鼠的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78.
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过程中作用机制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透析活体检测技术,观察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纹状体乳酸浓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脑室注射乳酸阻断剂(4-CIN),观察脑内乳酸干预对大鼠运动耐力及皮层脑电(ECoG)的影响。结果:大鼠纹状体胞外乳酸浓度在运动初期显著升高(P<0.05),在运动后期直至疲劳后的恢复期均显著低于安静时水平(P<0.05,P<0.01);运动过程中,大鼠4-CIN脑室注射后20min皮层脑电功率谱总功率迅速下降,显著低于人工脑脊液(aCSF)对照组(P<0.05),脑乳酸阻断组大鼠运动至力竭平均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乳酸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脑乳酸代谢不足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出现,机体运动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9.
1992年10月4日,一架飞机撞上阿姆斯特丹一栋大楼。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各大媒体都对这个重大灾难进行了详细报道,不过没有任何人拍到撞击后一小时内的画面。尽管如此,十个月后,心理学家的两次调查中却均有一半以上的公众报告自己在电视上看到了撞击的画面,并且生动地描绘了撞击的全  相似文献   
80.
<正>拖延症的概念拖延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