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2篇
教育   225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1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2009年12月18日,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经过漫长而疲惫的谈判之后,缓缓落下帷幕,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一个被媒体称之为“含糊不清、毫无意义、不算结果”的无奈结局。  相似文献   
92.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但这位戏剧大师笔下最出名的人物,却毫无疑问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丹麦王子这句忧郁的台词,穿越时空,又成为盘亘在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哈姆雷特与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在贝拉中心现代化的白色玻璃建筑里,  相似文献   
93.
善良的小美人鱼不忍心伤害她心爱的主子,于是纵身跳进大海,化作白色的泡沫……这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令人心碎的安徒生童话。  相似文献   
94.
【考点导航】 "低碳"是当今最热门的词汇之一。自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生活方式。这不,以"低碳"为素材命制的试题,已悄然走进了2010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不妨一起来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95.
刘立栋 《新高考》2010,(5):114-116
【热点综述】 2009年12月7日~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的正式名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万名各界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  相似文献   
96.
孔祥群 《新高考》2010,(5):122-128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12月19日,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协议文本最终达成一致,据此回答1~2题。 1.在气候谈判中,针对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相似文献   
97.
【新闻链接】 2009年12月7日~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历经13天的艰难谈判于当地时间12月19日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会议的最终阶段为领导人会议.于18日起举行,约130国领导人与会,被联合国官员形容为“历史盛事”。  相似文献   
98.
王忠安 《新高考》2010,(2):16-19
知识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9.
2009年12月7日至19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的代表以延缓全球变暖为目的,共同协商制定各国减排目标。虽然协商结果并不圆满,但这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却再次引起我们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毕竟,气候变暖已经影响到了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0.
哥本哈根事件是指1807年,英国在中立国丹麦无任何备战的情况下,炮轰其军事重地哥本哈根并拖走丹麦全部海军舰队一事。在英法争霸的背景下,中立国丹麦战略位置及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对英法都至关重要。英国贸然炮轰丹麦,致使丹麦转投法国怀抱原因在于英国对丹麦海军备战形势的错误估计,对法俄提尔西特会晤的种种猜测以及同丹麦联盟的提议遭拒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