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92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教育   30564篇
科学研究   2153篇
各国文化   67篇
体育   171篇
综合类   2154篇
文化理论   222篇
信息传播   1524篇
  2024年   154篇
  2023年   657篇
  2022年   260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736篇
  2016年   1542篇
  2015年   2314篇
  2014年   3546篇
  2013年   2775篇
  2012年   2901篇
  2011年   3611篇
  2010年   3139篇
  2009年   3016篇
  2008年   2699篇
  2007年   2118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940篇
  2004年   809篇
  2003年   690篇
  2002年   622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王福时 《出版史料》2006,(4):108-111
今年是伟大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70周年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诞辰101周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决定隆重出版《前西行漫记》(原名《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以下简称《印象记》),让广大读者有机会看到这本尘封68年客观真实记录那一段历史的图书,了却我多年的心愿,我和许多关心这本书的老朋友都非常高兴。一很多读者想必都知道胡愈之在1938年翻译出版斯诺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文译成《西行漫记》),而鲜有人了解在这本书之前十个月还出版过一本有人称之为《西行漫记》雏形本的《印象记》,主要是因为当时这本书只印了5000册,…  相似文献   
72.
汤若望的《主制群征》是晚明西学名著,其中论及神经、骨度,尤为中、日、朝鲜三地学者所注意。汤书本来是神学书的翻译,其翻译医理之精粗得失,向来未为学者所深究。本篇以汤书所论神经与骨度两节为例,审读原典,较量翻译,并将东方读者的“误读”稍作考查,其旨要在于说明,西学东传,传教士的著述意图(传教),与东方读者的阅读意图(考究实学)错配,此现象并不罕见。在此环境下,翻译的偏正精粗,对读者理解上的正误,以及西学东传的实效,攸关重要。像《主制群征》这样的西学名著,我们要非考查原典背景与内文,细心衡量翻译上的得失,是绝不容易对其传扬西学的贡献作出公允的评价的。  相似文献   
73.
机器翻译(MT ) 和机器辅助翻译(CAT ) 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本文回顾了机器翻译的历史, 比较了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翻译各自的特点, 着重论述了翻译记忆软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74.
话说我国首部从西班牙文翻译的《堂吉诃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名著《堂吉诃德》,迄今已有三十多种不同文字的译本。就中译本而言,最早的当数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林纾和陈家麟合译的两卷本《魔侠传》,此后,还出版过傅东华、伍实、刘云、常枫等人多种不同形式和不同书名的译本;不过这些译本都是从英文转译的,直到1978年,  相似文献   
75.
为了加强经济专刊版面的力量,《生活报》2003年改版后新成立了经济专刊部,创办了《生活专刊》套刊,每期八块版面,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内容包括《清风车影》、《家居装饰》、《婚纱摄影》、《楼市》、《家电》、《留学》、《大药房》、《旅游》、《时尚》等  相似文献   
76.
式冉 《出版参考》2004,(10):7-7
大胜是我的高中同学,他就像水牛一样潜伏在我的后桌,很少说话,可是一开口就会令全班同学放声大笑。在笑声中,他的脸很红,然后就弓起背来,妄图将他又高又壮的身体潜伏起来,却往往是徒劳。  相似文献   
77.
由于近代以来的文化弱势地位,中国成了欧美文化的输入国,因而也成为了翻译大国。“五四”与“文革”的结束,分别造就了中国百年来两次图书翻译出版的高峰,而后一次的译著繁荣,则一直延至今日,成为中国出版业的常态。  相似文献   
78.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10):68-68
《动物素描》;《一本书和一个世界》;《金陵子弟江湖客》  相似文献   
79.
最愉悦的阅读情形之一,是一个你非常喜欢的领域中数十年没有特别精彩的作品后,突然被你读到一本标志着突破的书。这时你可能被释放出一种“情结”,发现你对某一理论领域数十年的依依不舍的恋情,真是非常非常的“值”。最近我就体验了这样的读书愉悦。今年4月一次会议上,王知津教授送给我一部《现代信息检索》。这部由计算机专家编写的检索理论专著,立即以其近乎完美的结构吸引了我:信息检索的理论,还可以这样写!信息检索曾是情报学领域内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1984年兰开斯特的《情报检索系统:特性、试验与评价》被翻译出版后,整整一代情报检索理论家成了“兰迷”。连我这样不搞检索的人,也深深受其吸引。20年过去了,如王知津教授所说,“有那么一大批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奋斗在信息检索的领域里,对信息检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成绩固然不菲,只是从一个喜好检索理论的旁观者的角度看,尽管新的论著无一例外地论及网络信息检索,但它们并没有将网络时代信息检索理论的新成就完美地组织到新的体系中。我甚至怀疑,如同米哈依诺夫的《科学交流与情报学》成为绝唱一样,兰开斯特的《情报检索系统》,也无人可以超越了。直到读到《现代信息检索》,我才发现对这一领域的长达20多年的期待,总算有了初步的结果。因此,我有些兴奋地向信息检索研究者与爱好者推荐王知津教授关于《现代信息检索》的书评,分享王教授和我体会过的阅读快乐。王教授的书评《探索现代信息检索的理论架构》是在原书“译者序”基础上写成的。《现代信息检索》是计算机专家所写的书,其立场对图书情报领域的读者也许有些障碍。这部书评中没有评论这点,出于译者对本书的喜好,完全可以理解。好在书评的后面是很有针对性的导读内容,它们对于图书情报领域的大多数读者,将会有很多帮助。。本期的另一篇书评出自一位新手,所评之书是一部多年前译出的论著:Arms的《数字图书馆概论》。所选理由除了所评之书同样是讲技术,同样是译书外,主要是我从书评中读到了作者的兴奋:被自己的阅读发现所激发的评论的兴奋。据说作者的学科背景是历史学,一位学历史的基础图书馆员,能如此激情地“悟”着有些枯燥的数字图书馆,我以为有些难得。评者的有些感性的阅读固然不能取代理性的思考,但在数字图书馆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并略为放慢其前进步伐之时,或许适当地“感性”也不失为激发我们寻找新的突破口的一种方式。《数字图书馆概论》的书评已出现过几篇,是好书,多评又何妨。  相似文献   
80.
在各种形式的中越交流文艺晚会中,主持词译文的水平和质量是影响交流效果及外宣水平的重要因素,翻译时应考虑受众的心理期待。本文以广西崇左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举办的文艺晚会主持词为研究对象,在结合传统翻译手段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辅助翻译手段,搜寻更地道的词汇译文、词汇搭配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借鉴平行文本遣词造句的特点,提高使译文的可接受度,进而提高活动的外宣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