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陈洁 《课外生活》2011,(5):40-41
不生病的民族 在喜马拉雅山深谷里,聚集着一个全世界最健康的民族——洪扎族。这个民族约有6万多人,他们与世隔绝,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以素食为主,很少吃肉,常以羊奶和杏仁为主食,  相似文献   
12.
小熊猫     
小熊猫又名红熊猫,红猫熊,小猫熊,是一种哺乳类动物,分布在中国南方到喜马拉雅山麓,属于食肉目,小熊猫科。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事情,慢慢来就来不及了。我一个年长的朋友,自从青藏铁路通车后就计划和妻子坐火车去一趟西藏。59岁那年,他对妻子说,再等一年我们就去西藏,就凭我这身板,喜马拉雅山即便爬不到顶也能爬到半山腰。  相似文献   
14.
周琴 《中学教学参考》2012,(29):116-117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     
图书馆里,语言是静寂的谁如果锁住茫茫大海千百年的惊涛骇浪,使之像甜睡的婴儿一样悄无声息,那么,这静穆的海浪可谓图书馆最贴切的比喻。图书馆里,语言是静寂的,流淌是凝滞的。人类不朽的性灵之光,被乌黑字母的链子捆绑,投入纸页的大牢。无法预料它们什么时候突然举行暴动,打破死寂,焚毁  相似文献   
16.
衡星 《科学启蒙》2014,(1):38-38
正故事发生在两万五千年之后……由于大家不重视环境保护,使得气候变暖,让北极的冰雪融化了,喜马拉雅山也被太阳照得火冒金星。有一天,喜马拉雅山终于难以忍受太阳的热量,终于发怒了。"轰"的一声巨响,天崩地裂,被压在山脚下数万年的一个九头万恶巨怪站了起来。这头巨怪四处乱蹿,毁坏世界上的生物和河流。联合国紧急召开常务理事国会议,研究对策,最后,决定由世界各国出钱出物,委托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个超级大国共同对敌。美国派出激光金鹰战机,这架战机一  相似文献   
17.
人是会变的     
<正>人是会变的。人有权变。不但人会变,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没有一个生命是不变的。日日在变,秒秒在变,连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都在变,连地球、太阳都在变,何况是人?人会变得多,也会变得少;会变得好,也会变得坏。总之,人是一定会变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想变,他一定会变。所以,当有人说"我不变,不会变"的时候,不管他表情如何逼真,不管他如何捶胸顿  相似文献   
18.
许汉奎 《百科知识》2012,(18):16-18
正地壳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所组成。"板块"这个术语是加拿大人威尔逊在1965年提出的,他认为连绵不断的活动带网络将地壳划分为若干有限的刚性板块,它厚度大约从几十千米至200千米,这个厚度相对于地球6371千米的半径来说只能算是薄板了,所以称它为"板块",全称为"岩石圈板块"。地球的板块构造板块构造理论也称新全球构造理论,它是  相似文献   
19.
三毛是一个如风般的女子。她有着一颗流浪远方的坚强的心,还有着一个爱她、等她的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开始了她游记旅程的开始。那时,她写下了《万水千山走遍》。我出生了。原本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却在某天因为《万水千山走遍》深深的依附在了一起。谁会想到在若干年后,我爱上了三毛,甚至因为她的那本书,选择了旅游作为自己的专业。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写道:"建筑工地上挖出了一块灰色的石头……是由碎贝壳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贝类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见在远古时代,现在是城市的这块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不要说沿海的城市了,就是远在内陆的"世界屋脊"上的喜马拉雅山,曾经也是一片汪洋!作这样的论断有什么根据吗?生活在海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