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509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意大利耶稣会利玛窦万历年间来华,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在澳门、广州、肇庆、韶关、南昌、南京、北京、苏州等地长住过,他的笔记零散猎取了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生活习俗各方面见闻,可当野史读。笔者从这部主要是传教史的札记中撮取一些点滴趣闻,集成一束,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2.
53.
徐汇观书记     
明末清初时候,天注教传入中国。当时来华的天主教耶苏会中有学问的人很多,我国的封建王朝和上层知识份子都很看重他们。不过到了雍正年间,天主教同喇嘛教发生了十分严重的争执;皇帝是奉喇嘛教的,于是就下令驱逐耶苏会,天主教受了很大的挫折。当年耶苏会藏书的地方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堂,原来南堂的藏书今有一部份仍存西什库大堂——亦称北堂,与上海徐家匯大书房的藏书南北相辉映。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以后,天主教会重来中国。这一次他们并没再回北京,却把注意力放在新开辟的商埠——上海。百余年来在徐家汇镇培植  相似文献   
54.
作为不同社会中最初的知识分子,中国阶层与古希腊智者派的教育活动大同小异,诸如授徒讲学、著书立说、参政议政等.而其教育思想却不尽相同,相对于智者派而言,阶层对于教育的作用、目的及教学内容的探讨要丰富而多元,而智者派在这方面的探讨较为集中而单一.  相似文献   
55.
东汉末年,在粤西人的努力下,交趾改称交州,与全国十三刺史部一样同称为州,建制的升格,意味着越、汉一体化的新进程.东汉末年,苍梧太守牟子博撰作<理惑论>,这部佛教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撰述之所以出现在交州,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因其偏远,中原人避乱至此,带来了各种学术思想的交锋、交流;因其偏远却与海外交通便利,较先接近海外学术.粤西文化建设,又是在外籍人远赴粤西任职为宦者与本土少数民族"酋领"的共同努力下发展的.  相似文献   
56.
隐含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本文主要从司马迁的创作目的与动机的角度分析《史记》,从而推断出它的隐含读者分别是最高统治者——帝王,一般统治者——在朝大臣,及在逆境中的层。  相似文献   
57.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因其性寒、俭、清、雅,备受历代文、雅、隐和僧人的青睐。是历史文化最为敏感的先验者,其对茶的偏好正是时代文化特征在情感症结中的物化反应。因而茶和文化无形中交织、融汇在一起,茶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催生、助长作用,而文化又以其在不同时期的内在特质成就和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58.
《剪灯新话》在宋元传奇整体式微的趋势下,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继承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刺世嫉邪,直面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敢于悲世不遇,流露子的感伤与哀怨;敢于倾吐胸中块垒意,书写悲欢离合情。其思想深刻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9.
60.
樊守义(1682-1753),又作守利、守和、诗义,字利和,乃山西省临汾人氏.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樊守义的<身见录>是一部至关重要的著作. 1707年25岁的樊守义随在华的耶稣会艾若瑟(Provana)赴罗马见教皇.他们二人从澳门出发,经由巴西、葡萄牙、西班牙到达罗马.樊守义在欧洲待了数年,加入了耶稣会,并且还进入罗马神学院学习神学,毕业后晋升为司铎,取教名类思.1720年樊守义和艾若瑟回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