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12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人物抢话"是小说叙述中很常用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至今尚未见到中国或西方叙述学界讨论这个问题。抢话是叙述在进行过程中,某些个别形容词或副词,突然采用了只有人物才会用的某种语汇。因为这种现象比较细微,本文加以细致的甄别:抢话不同于叙述者评论,不同于人物视角的描写,抢话可以说是一种简短的间接自由式引语。在第一人称叙述中,人物"我"也会与叙述者"我"争夺话语权。因此,抢话是叙述文本多元化,复调化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2.
在叙事学框架内,独立的意识主体是意识流小说和复调叙述共同关注和表现的对象;多重声音组成的“多声部”叙述声音中除了人物的声音外,往往还有叙述者声音和作者声音;同时,“对话性”不仅仅涉及人物间的对话,人物自身内心的对话,还涉及叙述者与人物,甚至作者与人物的对话.从“复调小说”到“复调叙述”,叙事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33.
圣经作为一部文学经典,充满跌宕起伏的叙事情节和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在具体叙事层面,圣经不乏因"对话"而产生的复调式人物和复调式结构;在宏观层面,圣经又体现出狂欢化的诗学追求。对话理论与犹太释经传统具有某种渊源关系。巴赫金的宗教哲学思想,为分析圣经中的复调与狂欢提供了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34.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特征“此在在世界之中”,将世界问题和人的问题联系起来,又通过此在这一中介把世界现象最终同存在问题勾连起来。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存在关系。海德格尔“言说观”:以词语创建存在。海德格尔的“言说”观是建立在对传统语言观批判的基础之上。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存在的家”,以“诗意的存在”重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有声的聚合与无声的聚合两个声部的奏鸣形成其语言之思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35.
简要地介绍了贝多芬《A大调奏鸣曲》,以它为例对贝多芬晚期风格特点加以说明。结合笔者的实际练习对该奏鸣曲第四乐章中出现的三大演奏难点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6.
长篇小说《大家小事》是当代女作家静心于2011年初出版的一部小说,通过对小说的复调叙述策略及冲突设计与《罪与罚》的比较分析,可以认定这是一部将叙述形式与小说本身要探讨的问题深度地结合起来,使形式具有了深度意味的创新型作品。在意蕴方面超越了女性叙事,开拓出更丰富的内蕴。直面现实的浮躁,用小说结构形式、话语特征和冲突设计等形式的深层内涵,体现出沉静内省的解答思路。  相似文献   
37.
教授巴赫二部、三部创意曲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赫的二部、三部的创意曲是钢琴弹奏技术内容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掌握好演奏的技术、注意到曲式 ,创作意图趣味以及精神内容 ,主题性格 ,从演奏方面要正确理解主题 ,对作品的内容与性格做出合乎巴赫意图的演奏。  相似文献   
38.
《魔鬼的诱惑》是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小品的其中一首,从创作技法的角度而言,有对传统创作的沿袭,也有自我勇敢的创新,形成普罗科菲耶夫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本文通过其这一首《魔鬼的诱惑》的研究,从曲式,和声,复调,调性,节奏等方面,旨在揭示普罗科菲耶夫在其这首《魔鬼的诱惑》中所应用的创作技法,从而对我们以后的创作能做出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9.
赵蕊 《现代语文》2007,(5):45-46
80后作家韩寒的近作《一座城池》中的叙事者“我”与人物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与潜对话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模式既很好地处理了小说中不同的甚至彼此冲突的声音,也使小说中的对话性与辩难性得以“形式化”,其中蕴涵了一种叙事的复调诗学。本丈试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入手,分析这部小说的复调艺术,从而探索这复调的背后,“我”与人物构成的对话性的境遇关系。  相似文献   
40.
燕琼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8-79,100
鲁迅《在酒楼上》与米兰.昆德拉《不朽》为复调小说的文本代表。笔者从作品中叙事者、人物、作者不同声音及其关系角度出发,以文本细读方式,研究“复调”小说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