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28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82篇
体育   169篇
综合类   7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2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20世纪的中国文人怀乡散文中,“故乡的食物”是其永恒的主题。文人们背井离乡,漂泊异域,只能通过抒写个体生命的味觉记忆,在乡愁与食物的天然联系中,凸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坚持。梁实秋的豆汁儿,康鲁孙的豌豆黄,张晓风的酸梅汤,董桥的凉拌小菜,大多是些以俗为雅的日常吃食。文人们或说对故乡风物的一往情深,在说味与品味中,体现可贵的平民精神,在味觉与语言的关系中,把玩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李桂荣 《兰台世界》2005,(8):137-138
西汉文坛,就文人来说是“辞赋竞爽,吟咏靡闻”的时代,在民间盛行的乐府民歌,被认为有“观风俗,知薄厚”的作用,创设乐府机关,广泛采集而唯恐有佚,并没想到给予约束。而文人的兴趣和才力都驰骋在“蔚为大国”的汉赋上,因而诗歌吟咏无多,诗祸也寥寥无几。但发生在杨恽身上的诗祸,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文字档案,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始,到1945年储安平《观察》被查封终。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通过自媒体进行的"文人论政"现象渐渐被人们关注。和报刊政论一样,自媒体人借助"新媒体"手段,创建"新文体",表达"新观点"。本文从文人论政的源起、嬗变来分析自媒体下"文人论政"现象的成因和特点,最后对自媒体下"文人论政"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4.
被称之为"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磐安,曾是古代文人墨客隐居、避乱、修心养性的佳地.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曾三次(包括其父陆宰同来)寓居磐安县安文镇(当时属东阳辖域).陆游的居安以及留下的诸多佳作,是磐安珍贵的文献档案史料.  相似文献   
15.
塔吉娅娜·托尔斯泰娅是当今俄罗斯文坛上的杰出作家之一,也是界内争议颇多的作家之一,《野猫精》是她的近期作品。本文试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简要概括其主旨,并向读者展示该作品如黑夜般神秘而深邃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为了自我保存,一纸契约浩浩荡荡进入了社会状态,希冀以"自由"换取自由。然而,社会状态也不能令人安息,霍布斯造就的利维坦的幽灵时刻游荡在人类社会的上空,从此,人类开始了一场努力爬出自然状态却又避免再度陷入的永无休止的战斗,时刻警醒,时刻应战,至死亦不能休!不同于霍布斯的悲观,浪漫主义者卢梭诉诸"公意"成功造就其理想国,看似人类以"自由"换自由的行动宣告胜利,然而,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却使卢梭的理想国摇曳于风雨之中。当理想遭遇现实,人类面临的自由困境终将存在,而我们能做的唯有在理想与失意间游走,既要仰望星空、心存理想,也要脚踏实地、善待现实。  相似文献   
17.
清代前期,嵩山一带出现了一个极有成就的文人群体。其成员前后相继,贯穿顺治至乾隆四世,历时一百余年,可考者达数十人。他们的创作在弘扬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精神的同时,又能跳出地域与传统的窠臼,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呈现出中原文化博大恢弘的气象。  相似文献   
18.
大抵世人的生死观,无非有四种:1.忘我。2.舍生取义。3.隐居山林,以此自终。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拿这四种生死观审视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达的,就会发现,王羲之的生死观除了全无杨朱戾气之外,几乎都能找到这些生死观的影子,而同时又拥有他独有的认知,使人感到无比真诚而丰富。一、恋眷恋人世,渴望长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王羲之选择三月三这一民俗节日,召集四十一位"少长咸集"踏  相似文献   
19.
我家的窗台上有一盆三叶草.那三片心形的叶子紧紧地并在一起,嫩嫩的,绿绿的,不时有水滴在叶上滚动着,闪着晶亮的光.我精心地呵护着它,内心荡漾着无比的幸福. 我,一个典型的霉女.每逢大考,总是失利.看到考试第一名的同学上台领奖,心里总是很失意.同时,我又很渴望能拥有别人那样的光彩.闲暇的日子里,我培植了一株牡丹,希望自己人生能像牡丹一样荣耀.可惜,牡丹没开多长时间就凋谢了,这更让我失意.妈妈看出我的心事,说:“养一盆三叶草吧,若能在盆里冒出四片叶子的三叶草来,你就能拥有幸福了.”  相似文献   
20.
光华文人志     
所谓文人,就是写文章的人。在这儿,我所提到的文人,就是在我们的学校里,无论我熟悉不熟悉,写写文章的人。然而也许有我所以1不知道的,我只就我所知道的写。(一)沈祖牟生着一个魁梧的身子,一副做生意的脸,一个和蔼可亲的性情,这就是我们的诗人沈祖牟。他这人,在脸上,身上,是寻不到一点诗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