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14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144篇
综合类   5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5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革命先行孙中山,从革命斗争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领悟到新闻出版业的重要性,对近代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宝贵的探索和指导。孙中山将“宣传主义,启牖明”作为新闻出版业的总纲,是极具实践意义的战略性举措,革命派所开创的中国近代出版史的一个高峰,也是与孙中山的具体指导分不开的,而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后所人物有关出版业的总体构想,也成为近代中国极具价值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42.
孙中山的西部开发战略构想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关于西部开发较为完整的战略构想。追赶世界科技明进步潮流,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是其出发点;以铁路建设为先导,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使西部经济全面近代化是其基本任务;实行开放和“节制资本”等政策是其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43.
保定市幼云学前教育中心是以老一辈教育先驱者陈兆雯先生的别号命名的。陈兆雯先生,别号幼云。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毕业后,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归国担负组织中国同盟会河北分会的使命,陈幼云先生沈毅果决,富革命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谋国,办学校,改良教育,创办育德中学。  相似文献   
44.
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有四。  相似文献   
45.
本介绍了孙中山关于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他的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实现途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列宁关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评论,毛泽东关于如何正确对待孙中山理论上和思想上的缺点的方法论观点。  相似文献   
46.
学习 《历史学习》2007,(3):29-29
最早提出国民党要建立军事学校的人不是孙中山,而是共产国际来华进行联络工作的代表马林。马林,1921年初接运动会共产国际特使维经斯基到了中国。他在中国工作生活两年。这期间他奔走国共两党领导层之间,广泛地宣传共产国际关于在中国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  相似文献   
47.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48.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武昌起义的枪声击破了武汉三镇上空的黑暗,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宣告终结,辛亥革命伴着志士仁人的殷殷鲜血诞生了。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49.
50.
《宜宾学院学报》2019,(9):85-93
善后大借款是袁世凯政府以办理"善后"为名向五国银行团举借的巨额外债。国民党密切关注借款动态,基于现实考量与政治博弈的需要,其对待借款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摇摆不定到坚决反对的过程。借款谈判前期,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对借款的态度处于游移状态,甚至某些党内人士意见完全相左。直至"宋案"发生及善后大借款合同签订后,国民党内部才摆脱游移状态,团结一致反对大借款。国民党对善后大借款的态度演变,不仅折射出国民党政治斗争方向的不断明确,亦能从中透视出民初的政局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