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6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黄牧航 《中学历史教学》2008,(1):112-112,F0003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它的领土上建立起几个国家。其中5世纪末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发展成为西欧的一个大国。法兰克人原来住在莱茵河下游,后来纷纷进入罗马帝国定居。486年,法兰克人在部落首领克洛维率领下在今天法国北部一带打败了罗马帝国的残余势力,奠定了法兰克国家的基础。后来,克洛维接受了基督教。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他大举扩张势力,最终统一了法兰克各部。建立起墨洛温王朝。  相似文献   
572.
明清时期的徽州在其发展历史上是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出现了执掌商界牛耳数百年的徽商,“千丁之族,未尝散处”的徽州宗族和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的徽州教育。徽商、徽州宗族和徽州教育是徽州发展不可缺少的三个核心要素,关于其中每个要素或者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有很多,但是关于它们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涉及的还很少。徽州的发展离开不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本文试图就徽商、徽州宗族与徽州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相似文献   
573.
申慧青 《兰台世界》2012,(33):37-38
两宋时期是中原皇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共处的时期,如何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也成为宋代历朝统治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对此,宋代史家和士大夫对此多有所议论,其中对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宋人给予了相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74.
“世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专用名词,其本意可能与先民结绳记事的习俗有关。“世”、“系”之较早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表现形式,主要见于对帝、王、卿大夫等公职爵位传承过程的描述中。以帝王传位和诸侯、卿大夫身份继承为内容的世系原则,强调的是对政治地位和财产拥有权的承袭、继承,与对宗族成员资格加以认定的世系原则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规则。对中国古代源于一“宗”的父系世系观念的追溯,必须从有能力运用文字进行记载、并且留下了文字作品的时代开始。  相似文献   
575.
徽州家谱是徽州地方文献之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搜集相关馆藏目录,翔实著录徽州存世家谱,从文献学的角度厘清存世徽州家谱的版本、刊刻年代、县域及姓氏分布,探讨徽州家谱遗存丰富的原因,有助于徽学历史文献的整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576.
上好语文课,文本解读是第一步。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能达到怎样的一种状态和效果。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解读文本,就像是打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宝藏的一把钥匙。教师,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勇于面对课堂教学是智慧与激情综合生成的挑战;当你学会解读文本时,你才会不负众望地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为基本的基本功;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为引导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文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特开设文本解读栏目。约请名特级教师,就教材中的具体篇目进行解析研读,以期提升每位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和语文的全面素养,从而让我们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相似文献   
577.
清末民初以降,传统宗族社会走向瓦解,图书馆建设开始走向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在乡宗族相结合,以图书馆建设为契机,重新找到了凝聚宗族人心的新方式。本文分析当时中国图书馆界对乡村图书馆建设问题认识的变化,并以广东司徒氏图书馆及关族图书馆建设为据,梳理乡村新知识社团与宗族文化的融合过程,进一步分析他们兴办乡村图书馆的动机,以及图书馆文化对乡村社会带来的多元化影响。  相似文献   
578.
潮汕地区丧葬习俗是传统伦理道德与地方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一种仪式,流程主要包括四大部分:殡前事项、做功德、出殡和丧后祭拜。潮汕内部的丧葬习俗存在区域差异,主要的差异有停尸公厅的时间、“做功德”的流程以及丧后祭拜的“做旬”次数。结合文献与田野调查,从儒家传统伦理道德、差序格局及重男轻女、五服制度、治丧组织、风水信仰、攀比之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潮汕丧葬习俗背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潮汕宗族组织的存在是丧葬习俗传承至今的根本原因。潮汕丧葬习俗虽然在新时代有迷信、从众攀比等弊端,但是也在逐步简化不合时宜的程序,同时作为乡村集体记忆的一种载体,对于增加宗族内部的认同感、基层治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仍有其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579.
农村女性创业因其性别身份和特殊创业处境,是创业研究领域的重要现象。相较于其他群体,农村女性的创业行动受到更多家庭因素的影响,但对家庭创业资本与农村女性创业之间的关联,目前还缺乏深入的实证研究。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分析了家庭创业资本对于农村女性群体创业进入的影响,验证了农村女性创业行为的社会地位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农村女性的家庭创业资本对其创业进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农村非创业女性相比,农村女性创业能够提升其社会地位;宗族网络强度和普惠金融水平分别负向和正向调节家庭创业资本对于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结论从家庭视角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女性创业相关研究,从实践方面为优化农村女性创业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