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设计思想]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基本心境:泰然、旷达,自解、思“归”。我们当以字词句意为立足点,意境理趣为突破点,反复吟咏,体会其疏朗刚健之风、旷达深邃之境以及深刻透辟之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42.
北宋文豪苏轼的一生即人生价值与意义展现的一生,他的诗词之中,无不暗藏着生命教育的真谛.本文将以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从生命所具有的三个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出发,解读成长的三个维度,即坚强生存完成人生长度、顽强生活实现人生宽度、坚毅心灵升华人生高度,通过诗词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启迪.  相似文献   
43.
潘胜 《学语文》2015,(2):24-25
[三维目标]1.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2.使用"四读"法,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词内容,体悟诗词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苏东坡达观的处世态度,真正体悟苏东坡旷达的胸襟。[教学方法]1.诵读法感知诗歌2.四读法鉴赏诗歌[教学课时]  相似文献   
44.
解读诗歌,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解读方法。诵读涵泳、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对比印证等,是我们常用的也实为有效的方法。苏轼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中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这样的诗歌创作理论义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解读诗歌的有效通道,那就是“于反常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45.
定风波》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主人公因心上人远去而音信全无,心灰意懒,寂寞愁苦的哀伤心情。下片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后悔当初未能把心上人留住,希望着想象着在鸡窗、蛮笺、象管、吟课的静谧温馨的氛围中过着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的普通百姓的平常生活,体现了市民的审美趣味,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词作语言浅俗,明白如叙家常,表现了柳永俚语俗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46.
定风波》是苏轼词作名篇,历来为世人称道。这首词道眼前景,写心中事,以曲笔写胸臆,言在此而意在彼,以小见大,富含哲理。全词言简意赅,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语意双关,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47.
唐诗宋词是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它往往有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是诗人独特情感的表达。鉴赏诗词通常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步骤,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节课就沿着这样的思路,带学生走进东坡词。  相似文献   
48.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人物,他们以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现成为后世文人的典范,苏轼无疑是其中一位。文学上的极高造诣、艺术上的杰出才能和人格精神的洒脱磊落,使其倍受关注和喜爱。他是一本厚厚的书,用心翻阅便可从不同角度悟出七色斑斓的人生兴味。本文拟就通过他的《定风波》来解读他“清雅”的道家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