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21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142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大余旁牌舞是在吉村康屋宗族中流传的一种客家体育民俗表演活动,模仿古代两军对垒破阵的战斗过程,兼具实兵实战和表演娱乐的特色.旁牌舞的传承与发展契合客家宗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明显的宗族属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92.
在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这两部族谱文献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确了汀州胡氏的始迁祖为万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确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93.
钟舟海  曾平 《现代语文》2015,(1):99-101
相对于汉语中的全民通用歇后语,地方性歇后语(例如客家歇后语)也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在地方性歇后语当中还有一种更为别致的歇后语——它以某地区某个众所周知的人物的经典言论或其传闻逸事为基础,浓缩出一句歇后语,该歇后语仅为有限区域的有限人群所熟悉和使用,该范围或圈子里的人只需要听、说该歇后语的半句,大家便可心领神会,取得特殊的言语交际效果。笔者将这一语言现象暂且命名为"小范围名言轶事型歇后语"。本文对此类型的歇后语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究其语言特征、形成原因以及交际效果等。  相似文献   
94.
95.
正有千年历史的梅县松口镇,建制早于梅州。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历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昔日的粤东商贸重镇有着"自古松口不认州"的盛名。它是明末以后客家人远涉重洋的第一站,也是近代民初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松口山歌更驰名中外,文物古迹天然景致比比皆是。松口镇地方面  相似文献   
96.
朱迪光 《百科知识》2014,(17):59-62
正2013年6月,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松口古街,从20多个省区市申报的近百条街道中脱颖而出,入选第五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松口古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风貌、历史建筑、历史习俗等,至今保存完好。现存自明代至民国时期所建的街区布局合理,历史建筑及空间格局保存完整,居民仍生活于此,保持着曾经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  相似文献   
97.
老战友曾 《垂钓》2014,(3):31-31
2013年12月22日是冬至,广东当地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并不是说冬至的节日气氛要好于过年,而是指冬至节气最重要的祭祖习俗——冬至当天,  相似文献   
98.
最近,我拜读了孙晓芬女士的新作<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之大喜.这本书是作者三年前出版的<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一书的姊妹篇.两书内容相通互补,堪称四川客家移民史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99.
通过厘订谱谍、旧志和现代论著对汤翁族源的隐曲、误读和错译,进一步认定汤显祖的南迁客家祖先中迁抚州一世祖乃殷文圭的次子、即位列南唐文臣、原名殷崇礼,宋建隆初年“随其兄”被赵匡义所逼迫改姓更名、在南唐已臣服赵宋,去帝号改称江南国,仍因赵宋皇朝“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而濒临危亡之时,被后主李煜“使之钱王所(吴越国),国亡遂留钱塘不归”的汤静;作出蠡测:汤静因吴越王钱弘俶惧怕收留江南旧臣而开罪于赵宋,不得不流寓苏州,在嫉恨殷汤家族的樊知古(若水)成为宋朝江南转运使以后,再辗转“流离伏匿”抚州,时值北宋初叶。  相似文献   
100.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自明末形成以来,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老的民间戏班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存状态有很大差别。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民间戏班办班经费都是班主或者其他人自筹,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营业性演出获得报酬,维持基本需要。采茶戏班演出剧目主要以受老年人欢迎的古装采茶戏为主,并有相对固定的戏路机制。采茶戏班在其表演的过程当中经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这些仪式对于戏班和请戏人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作者最后依据实地调查资料提出,要振兴桂南采茶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政府应加强对采茶戏班的管理与引导;要充分抓住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好时机,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