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4篇
教育   64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9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在中国近代宪政运动中,代表联邦主义宪政的湖南省宪以其分权制衡、地方主义和倚重民权的宪政理念、制度设计,显示了联邦主义者寻求建立民主、稳定、统一的宪政国家的宪政诉求,其进步、合理成份应当肯定.而联邦主义与近代中国国情相背离的国家结构观和制宪技术的某些局限则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72.
通过比较分析晚清预备立宪时期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官制改革,探讨晚清官制改革失败的诸多原因,如:领导班子缺乏凝聚力、中央集权的失败、国内经济文化的落后、民族矛盾的激化、改革的策略和时机不对,这将对当今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3.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梁漱溟的宪政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可谓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最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中国现代第三势力的人物谱系中,梁漱溟对宪政的“西方意义”、“中国意义”以及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的困境和出路均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今天重温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74.
宪政是以良宪为依据,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充分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宪政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30年来,宪政实践表明:制定一部良好的宪法并适时修改是推动宪政建设的基础,渐进展开、稳步推进是宪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是宪政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世界宪政发展新趋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国情,因而应当成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宪政建设的条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7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76.
中国民主党是在第二次宪政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众多小党派之一,本文拟通过考察其对重庆谈判、东北问题、国民大会等当时国民普遍关心的时局中的立场,探求以其为代表的众多小党派对国民党实施“宪政”和对中国共产党要求自由民主的政治态度,初步窥探其在宪政运动中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77.
国内外有关水门事件的研究成果颇多①,但从宪政危机角度来审视的则是凤毛麟角②。本文试图从宪政危机的角度、在美国三权分立制衡的宪政体制框架内重新审视水门事件。  相似文献   
78.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爱国民主人士,晚清时期他积极参与立宪运动,辛亥革命后与时俱进,力主实行民主共和制。马相伯对中国近代的宪政建设进行了思考,其宪政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其一,宪法中的制度设计要合理;其二,中国宜采用联邦制;其三,中国实施宪政的关键是实行民治。他的见解虽有局限性,但也不乏真知灼见,尤其是关于民治的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9.
邵莹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28(12):126-130
中世纪,英法对外共同面临着具有"普世主义"倾向的教权和帝权的干涉,只有冲破教权和帝权的限制,独立的民族国家才能形成。另一方面,英法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同时,其内部政治格局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趋势,表现为宪政因素的不同命运。英国宪政因素持续保持活力,而法国宪政因素却日益弱化。  相似文献   
80.
在明治时代,随着天皇制绝对主义政权的逐步确立,日本社会各阶层围绕着权利再分配的宪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启蒙期”培养起来的思想家们的宣传鼓动下,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渗入社会各阶层,最终酿成一场规模巨大的自由民权运动。在运动中提出许多带有民主色彩的制宪原则,力图创造出一个与绝对主义政权异质的崭新国家形态。但是,由于运动领导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弱点,最终都回归到支持天皇制政权建立这一出发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