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22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234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1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教学设想 笔者以为,学习经典古文,重在品读、欣赏和积累。《三峡》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歌咏自然山水小品文中的首篇。不论从什么角度看,《三峡》都是一篇绝妙的美文,这既是自然的伟大,也是文字的魅力,更是作者的匠心。通过学习此文,既要让学生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更要使学生领悟祖国语言之美和作者的匠心独运。这堂课以寻找美、品读美和积累美贯穿始终,让学生始终沉浸于美的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32.
33.
《永州八记》的一组优美的游记散文,作品具有三个特征:自然环境的真实描写,情感的丰富蕴涵和如诗如画的意境。  相似文献   
3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禅意并非新论了,但是禅意怎样参与了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美学建构,却仍是一个新鲜的问题。王维多年虔心信佛的佛学修养和宗教兴趣禅化了他的艺术心灵和艺术感觉,他又常在山水田园中进行习静悟禅的宗教实践,使他具备了融山水禅入山水田园诗的主客观条件。王维在山水田园中的禅定修练使他的诗具有了静穆情调,其禅意修练则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了景物在静穆中迁流不息为特色的意象,从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既静穆宁谧而自然生命又变动不居,具有了出神入化的特殊意境。其山水田园诗的奥秘在于:定、慧境界既是禅意境界,又是诗意境界,王维通过定、慧境界使禅意转化为山水田园诗的美学构成。  相似文献   
35.
中国山水画诞生在六朝时代,它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哲学思潮的影响有密切关联,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对山水画的形成原因作简要的探讨:个体审美意识的觉醒,佛道玄学思想的影响和山水审美意识的出现.  相似文献   
36.
华清池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是我国最古老的皇家园林之一。华清池,给人的感觉是清净明秀、古朴雅致。宫殿楼阁与山水风光融为一体,庭深廊回,亭阁错落,垂柳依依,仿佛置身天上人间。  相似文献   
37.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谢灵运和陶渊明分别开创了山水诗和田园诗,到唐代,王维、孟浩然继承发展了陶谢诗歌的题材和创作风格,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渗入山水景物的描绘,使山水诗与田园诗得以合流,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尚简"作为中国诗学的民族特性之一,历代文论家都做了极为深刻精彩的阐发。刘勰《文心雕龙》从多个方面强调了这一特征的重要性,其中物色篇、风骨篇、隐秀篇更是较全面的集中讨论"尚简"的思想。这对于中国传统文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山水田园诗简介】神州山水佳天下,田园之乐也无穷。多少文人墨客把一生的情愫融入山水,把无尽的哀怨化为对田园的爱。一生尽游山水景,千言难诉桑麻情。隐名给了自己,绝唱给了诗坛。东晋陶渊明是是了田园诗的开山,南朝  相似文献   
40.
《醉翁亭记》是一篇具有一定政治内容的山水游记,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游山玩水的风月文章。欧阳修贬官滁州时,政绩较为显著,又时值丰年,因此作者寄情于山水,沉湎于醉、乐之中,借此来解除内心的愁绪。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体现出一个“乐”字,通过围绕醉翁亭活动的人物。体现出一个“醉”字,但醉和乐又不能截然分开.而是融合成一个整体。以酒取乐,这是人们生活中至今未变的风尚。醉和乐的紧密结合,不但构成了这篇散文的描写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